第10章
1991年的腊月二十八,宁家村已经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村道上,孩子们穿着新衣追逐嬉戏,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门前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烟囱里冒着袅袅炊烟,空气中飘荡着炖肉和蒸馍的香气。
宁方远提着大包小包,踏着熟悉的乡间小路往家走。他穿着一件深色的呢子大衣,围着灰色围巾,显得稳重而儒雅。虽然已经在省政府工作大半年,但每次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内心总会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
“方远回来啦!”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老人正在晒太阳,见到他都热情地打招呼。
“三爷、五爷,身体还好吧?提前给您二老拜年了!”宁方远笑着回应,从提包里拿出两包好烟递过去。
“好好好,方远真是越来越有出息了!”老人们接过烟,脸上笑开了花。
走到家门口,宁方远发现大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熟悉的说话声。他推门进去,只见院子里一个穿着羽绒服的年轻人正和父亲宁山说着什么。那年轻人听到动静转过身来,赫然是弟弟宁方平。
“哥!”宁方平惊喜地叫道,快步迎上来接过宁方远手中的行李。
宁山也转过身来,古铜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回来了就好,你妈正在厨房忙活呢,就等你们兄弟俩到齐开饭。”
宁方远打量着弟弟,发现两年不见,宁方平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了。他穿着一件名牌羽绒服,手上戴着精致的手表,言谈举止间透着商人的精明。
“方平什么时候到家的?”宁方远问道。
“昨天下午到的。”宁山替儿子回答,“方平现在可了不得,在上海做大生意呢!”
宁方平不好意思地笑笑:“爸,您就别夸我了。哥,快进屋坐,外面冷。”
兄弟俩走进堂屋,母亲张莲闻声从厨房出来,围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方远回来了!饿不饿?妈给你下碗饺子先垫垫?”
“妈,我不饿。”宁方远心里暖暖的,“您先忙,我和方平说会话。”
母亲点点头,又回厨房忙活去了。宁山去院子里收拾东西,留下兄弟二人在堂屋说话。
“哥,你在省政府工作还顺利吧?”宁方平给哥哥倒了杯热茶。
“挺好的,刘省长很器重我。”宁方远接过茶杯,“你呢?在上海发展得怎么样?”
宁方平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哥,你当初留给我的那笔钱,现在已经翻了两番了!”
宁方远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有些惊讶:“这么多?你是怎么做到的?”
“主要是听了你的建议,投资了几家很有潜力的企业。”宁方平兴奋地说,“还有一部分钱我投到了深圳的股市,去年行情好,赚了不少。”
他详细地向哥哥汇报了这几年的投资经历:如何考察项目,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如何把握市场机会。宁方远听得频频点头,弟弟确实很有经商天赋。
“不过最近股市行情不太好,我正考虑要不要撤出来。”宁方平说。
宁方远沉思片刻,压低声音说:“方平,我得到一个消息,明年上海会发行股票认购证,现在很多人不相信这个,所以会很便宜。你过完年就去上海,能买多少买多少,至少保留一年。”
宁方平惊讶地睁大眼睛:“股票认购证?这东西靠谱吗?我听说很多人都觉得是骗人的。”
“听我的没错。”宁方远语气坚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你相信我,这次投资会比之前任何一次回报都高。”
宁方平对哥哥的判断一向信服,当即点头:“好,我正月初八就去上海。需要准备多少资金?”
宁方远想了想:“把你能动用的资金都带上,越多越好。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兄弟俩正说着,母亲在厨房喊:“开饭了!快来端菜!”
宁家年夜饭格外丰盛:炖整鸡、红烧鲤鱼、四喜丸子、腊味合蒸,还有宁方远最爱吃的韭菜猪肉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吃饭时,宁山问起大儿子的工作:“方远,在省政府工作还顺心吧?领导对你好不好?”
宁方远给父亲夹了块鸡腿:“挺好的,刘省长很照顾我。刘省长的女儿年前还给我介绍了对象。”
一句话让全家人都停下了筷子。张莲急忙问:“介绍对象?人怎么样?”
宁方远笑了笑:“是魔都一个纺织厂老板的女儿,叫杨雪。人很不错,大学毕业,帮家里打理生意,性格也好。”
宁方平惊喜地说:“哥,你要结婚了啊?什么时候带回来给我们看看?”
“我们处了一个多月了,感觉挺合适的。”宁方远说,“如果没有意外,明年应该就会结婚。等开春天气暖和了,我带她回来见见你们。”
张莲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我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对方家里是做什么的?人好相处吗?”
宁方远耐心地回答:“她父亲是山东人,在上海开纺织厂,为人很豪爽。家里只有两个女儿,姐姐已经嫁人了。他们家人都很通情达理。”
宁山点点头:“门当户对很重要,但最关键的是人要好。你年纪也不小了,是该成家了。”
一家人说说笑笑,年夜饭吃得格外温馨。饭后,兄弟俩帮母亲收拾碗筷,宁山坐在堂屋里抽烟,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晚上,兄弟俩睡在一张炕上,像小时候一样聊到深夜。宁方平向哥哥请教了许多经商之道,宁方远则细细叮嘱弟弟购买股票认购证的注意事项。
“记住,不管涨多少,至少要持有一年。”宁方远再三强调,“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握住了,你的人生将会完全不同。”
宁方平郑重地点头:“哥,你放心,我一定按你说的做。”
窗外,零星的鞭炮声打破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宁方远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感慨万千。从宁家村走出来的穷小子,如今即将成家立业,弟弟也有了出息,父母可以安享晚年。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对时代脉搏的把握。
第二天就是除夕,宁家村更加热闹了。宁方远和弟弟一起贴春联、挂灯笼,帮母亲准备年夜饭。下午,他特意去村里几位老人家里拜年,送上年货。
老支书拉着他的手说:“方远啊,你是咱们村的骄傲。现在有出息了,别忘了乡亲们。”
宁方远真诚地说:“老支书,您放心,我永远记得自己是宁家村的人。有机会一定会回报家乡。”
除夕夜,全村鞭炮齐鸣,烟火璀璨。宁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看春晚,其乐融融。宁方远看着父母欣慰的笑容,弟弟充满朝气的面庞,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