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1994年的夏天,京州的天气异常炎热。市委办公厅里,空调呼呼地送着冷风,但宁方远额头上还是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刚刚向刘长生汇报完开发区最新一批入驻企业的情况,手中的材料堆满了办公桌。
刘长生听完汇报,满意地点点头:“方远啊,开发区的工作你做得很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已经超过百分之四十,这个成绩很不容易。”
宁方远谦逊地回答:“都是书记领导有方,我只是执行您的指示。”
刘长生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繁华的京州市区,突然转换了话题:“方远,你跟我有五年了吧?”
宁方远微微一怔,随即回答:“到今年八月就整五年了。”
“五年了...”刘长生转过身,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时间过得真快啊。我记得你刚给我当秘书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现在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处级干部了。”
宁方远心中一动,隐约感觉到领导可能要谈重要的事情。
果然,刘长生接下来的话印证了他的猜测:“方远啊,秘书这个岗位很重要,但不能干得太久。干久了,就容易局限在领导的影子里,缺乏独当一面的锻炼。赵立春省长的秘书李达康,上个月已经外放到天州市的金山县当县长去了。”
宁方远点点头:“我听说了。金山县是天州最贫困的县之一,达康同志担子不轻啊。”
刘长生直视着宁方远:“你有什么想法?也是时候考虑外放的事情了。跟我说说,你想去哪里?”
宁方远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思了片刻。这五年间,他无数次思考过这个问题。作为市委书记的秘书,他有很多选择:可以留在市委机关提拔,也可以到开发区任职,或者到条件较好的区县担任领导。
然而,出乎刘长生意料的是,宁方远抬起头,坚定地说:“书记,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去常洛市的双峰县。”
“双峰县?”刘长生明显吃了一惊,“那可是全省排名倒数的贫困县啊!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财政困难。方远,你可要想清楚。”
宁方远微微一笑:“书记,我想得很清楚。正因为双峰贫困,才更需要有能力有抱负的干部去改变面貌。贫困县虽然基础差,但正因为起点低,才更容易出成绩。只要做出一点改善,就是显著的进步。”
他顿了顿,补充道:“李达康同志选择去金山县,想必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条件好的地方,工作容易开展,但政绩也不突出。贫困县虽然艰难,但一旦做出成绩,就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刘长生若有所思地点头:“你说得有理。但是方远,双峰县的困难可能超出你的想象。那里不仅经济落后,干部队伍的思想也可能比较保守,工作推进难度很大。”
宁方远自信地说:“书记,这五年在您身边,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在开发区的工作经历,让我对经济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相信,只要找准方向,双峰县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刘长生看着宁方远坚定的眼神,不禁感慨:“方远啊,我没有看错你。别人都争着去条件好的地方,你却主动选择最艰苦的岗位。这种担当精神很难得。”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我这就给组织部打电话。要是你选个经济好的县,我还得费些周折。双峰县嘛,应该问题不大。”
电话接通后,刘长生直接对组织部长说:“老陈啊,关于宁方远同志的任职问题...对,他主动要求去双峰县...对,就是常洛那个双峰县...好,那就这么定了,下个月就到位。”
挂掉电话,刘长生对宁方远说:“下个月就去上任吧。双峰县的县长位置正好空缺,你去任代县长,明年人代会上正式选举。”
宁方远心中激动,但表面保持平静:“谢谢书记栽培!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刘长生走到宁方远面前,拍拍他的肩膀:“方远啊,你去双峰县,我有几个建议:第一,要深入调研,摸清县情,不要急于求成;第二,要团结班子,特别是要尊重老同志;第三,要关注民生,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最需要实实在在的帮扶。”
“书记的教诲我牢记在心。”宁方远郑重地说。
回到办公室,宁方远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五年的秘书生涯即将结束,新的挑战就在前方。他立即开始着手交接工作,同时收集双峰县的相关资料。
双峰县位于汉东省西北部,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人均GDP全省倒数第三,财政自给率不足百分之三十,是国家级贫困县。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教育资源匮乏...
看着这些资料,宁方远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更强的斗志。前世的知识和经验告诉他,贫困地区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关键是要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
晚上回到家,宁方远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杨雪。此时杨雪已经怀孕七个月,腹部高高隆起。
“双峰县?听说那里很穷啊。”杨雪担忧地说,“你现在去那里,我和孩子怎么办?”
宁方远搂住妻子,温柔地说:“你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你先在魔都安心待产,等孩子满半岁后,我再看情况考虑是不是接你们过去。”
杨雪靠在丈夫肩上:“我知道你一直想独当一面,我支持你的决定。只是担心你太辛苦。”
宁方远感动地说:“有你这句话,我再辛苦也值得。”
接下来的几天,宁方远忙着交接工作和准备赴任。他特意请教了几个在贫困地区工作过的老同志,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同时,他也开始构思双峰县的发展规划。
一周后,市委组织部正式下达任命文件:宁方远同志任常洛市双峰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消息传开后,在市委大院引起了不少议论。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宁方远要放弃市委机关的优越条件,选择去全省最贫困的县工作。
有的说:“宁方远这是犯了糊涂吧?双峰县那种地方,去了就是跳火坑啊!”
有的说:“说不定是得罪了刘书记,被发配到边远地区了。”
但也有人说:“你们不懂,宁方远这是有远见。贫困县容易出政绩,这是要走捷径啊!”
对这些议论,宁方远一笑置之。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基层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
临行前,刘长生特意为宁方远饯行。席间,他语重心长地说:“方远啊,你去双峰县,我送你三句话:第一,要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困难所惧;第二,要牢记为民宗旨,不为虚名所累;第三,要坚守廉洁底线,不为诱惑所动。”
宁方远郑重地举起酒杯:“书记的教诲,我铭记在心。请您放心,我一定在双峰县干出个样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