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老周从巡山包里拿出两个塑料袋,递给小林一个:“来,我们分头行动,把草丛里和树叶上的蝗虫都捉进袋子里,然后集中处理掉。”
小林接过塑料袋,点点头,开始认真地捉起蝗虫来。虽然蝗虫长得很不起眼,甚至有些让人觉得恶心,但为了保护这片山林,保护那些像伯劳一样的益鸟,她觉得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老周的动作很熟练,他知道蝗虫喜欢躲在哪些地方,不一会儿就捉了满满一袋子蝗虫。小林虽然刚开始有些不习惯,但很快也掌握了技巧,捉的蝗虫也越来越多。
中午的时候,他们已经捉了好几袋子蝗虫。老周把这些蝗虫集中起来,浇上汽油,烧掉了。他说:“这样能防止蝗虫逃跑,也能避免它们传播疾病。”
看着燃烧的蝗虫,小林心里稍微松了口气。但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要想真正控制住蝗虫,还需要林场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下午的时候,林场的领导带着几个人来到了杨树林。他们查看了蝗虫的情况,制定了灭蝗方案:一方面,组织人员进行手动捕捉,特别是针对幼虫,减少蝗虫的数量;另一方面,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这种农药对人体和益鸟无害,只会杀死蝗虫等害虫。
接下来的几天,林场的工作人员和附近的村民都加入到了灭蝗工作中。老周和小林也每天都在杨树林里忙碌着,要么帮助捕捉蝗虫,要么协助喷洒农药。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杨树林里的蝗虫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没有继续扩散。老周悬着的心也稍微放了下来。
然而,他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他知道,蝗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它们很快就能卷土重来。而且,这次的蝗灾虽然控制住了,但也给这片山林敲响了警钟——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山林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各种病虫害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这天晚上,老周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思绪万千。他想起了橡树洼的那窝伯劳,想起了那些可爱的雏鸟。他不知道,下一次遇到病虫害的时候,这片山林还能不能像这次一样幸运,能不能依靠大家的力量和益鸟的帮助,渡过难关。
他摸了摸手里的巡山杖,杖头的铜皮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他知道,守护这片山林,不仅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责任和使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坚持下去,保护好这片山林,保护好这里的每一只鸟、每一棵树、每一寸土地。
4 不速之客
蝗灾的警报暂时解除后,老周和小林的巡山工作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他们还是会每隔几天就去橡树洼看看伯劳一家,看着三只幼鸟越来越熟练地飞行和捕猎,逐渐成长为独立的伯劳。
六月中旬的一天,老周和小林像往常一样来到橡树洼。他们刚走到离老橡树不远的地方,就听到了一阵奇怪的声音——像是树枝被折断的声音,又像是某种东西摩擦树叶的声音。
老周立刻停下脚步,示意小林不要出声,然后悄悄地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小林紧紧地跟在老周身后,心里有些紧张,不知道前面会遇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