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分的滋味
石墩子搓着手机屏幕,那上面“老街坊私房菜”的4.9分金光闪闪,刺得他眼窝子发热。
他特意跟工头请了半天假,换上了那件只有过年才舍得穿的条纹衬衫——领口勒得他直喘粗气,还花了二十五块在巷口“王师傅快剪”那儿拾掇了个头,头发根根立着,像只受惊的刺猬。
今天是他对象小娟的生日,他铁了心,要在城里最“有评分”的馆子,让她见识见识啥叫“城里人的日子”。
“墩子,咱非得去那儿吗?我听人说那地方盘子比脸干净,价钱能吓死牛!”小娟扯了扯身上那条洗得发白的碎花裙子,脚上的塑料凉鞋蹭着地,浑身不自在。
她在纺织厂干活,三班倒,习惯了下了工一碗热汤面下肚,倒头就睡。石墩子嘴里那些“高级”、“评分”,她听着就心里发虚,像踩在棉花上。
“你懂个啥!”石墩子眼睛一瞪,下巴扬得老高,仿佛那4.9分已经贴在了他脑门上,“这可是‘吃啥’APP上排名第一的!底下好评都刷爆了!说啥‘环境优雅’、‘菜品精致’、‘吃的是个情怀’!情怀,你懂不?
咱也得讲究讲究,不能老是蹲马路牙子啃烧饼!”他越说越得意,仿佛已经成了半个城里人。
小娟撇撇嘴,没再吭声。她看着石墩子那副打了鸡血的样儿,心里琢磨:这“情怀”是能顶饿,还是能当衣裳穿?
馆子门脸不大,装修得倒是古色古香,木头门框雕着花,门口还摆着俩石狮子,瞪着眼,怪吓人的。
服务员穿着绸布褂子,走路踮着脚,悄没声儿,像个影子在飘。菜单是卷轴的,上面的字龙飞凤舞,石墩子瞪大眼睛认了半天,也就认得个“鸡”、“鱼”、“肉”。
价格更是在他心口上狠狠捶了一拳,一盘“竹林鸡鸣”就要他一天半的工钱!
他硬着头皮,照着手机里点赞最多的推荐菜,结结巴巴地点了几样。服务员拿着个小本本,面无表情地记着,眼神在他那件紧绷的衬衫上扫了一下,石墩子顿时觉得脖子更勒了。
菜上得慢,俩人对着空桌子,大眼瞪小眼。好不容易端上来了,盘子老大,里面的东西却少得可怜。
那道“金玉满堂”,就是几块南瓜裹了层面粉炸成金黄,摆得跟朵花似的;那“步步高升”,更绝,就是一碟子拇指大的糯米糕,摞成了个小塔。
石墩子和小娟拿着筷子,悬在半空,不知该从哪儿下手。
“这……这够谁吃的?”小娟压低声音,用筷子戳了戳那块最大的南瓜,小声说,“还没咱厂门口张大嫂卖的油炸糕实在。”
石墩子没吱声,心里那团火苗蹭蹭往上冒。他夹起一块南瓜放进嘴里,外皮倒是酥脆,可里面没啥味儿,甜不拉唧的,吃完了嗓子眼还发干。
那糯米糕更是粘牙,噎得他直伸脖子。这顿饭吃得他憋屈,钱花得肉疼,肚子却还是个半空瓢。
结账的时候,看着那张窄长的纸条上的数字,石墩子感觉自己的手指头都在抖。他咬着牙,从裤兜里掏出那个用塑料袋包了好几层的钱包,一张一张地数着皱巴巴的钞票。
服务员就站在旁边,安静地等着,那眼神让石墩子脸上火辣辣的。
从馆子里出来,天已经擦黑。晚风一吹,石墩子打了个激灵,那股勒脖子的劲儿总算松快了点儿,可心里的憋闷却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