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奇珍超市开张
第二天一早,林萱萱把银子藏在枕头下,翻出旧笔记本,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都带着劲:古代缺盐糖、火柴肥皂,现代缺古代的银饰瓷器——开两家店!古代“奇珍超市”卖小商品,现代“古今收藏馆”卖老物件!
她背着洗得发白的双肩包,挤了四十分钟公交去批发市场。“盐五斤、糖三斤、火柴一百盒、肥皂五十块!”算下来才花了一百八十七块,双肩包勒得肩膀生疼,可她一点都不觉得累——心里揣着盼头,走路都带风。
晚上8点,林萱萱推开时空门,沿着青石板路找铺面。十平米的小铺子挂着“出租”木牌,店主林叔坐在门槛上抽旱烟,烟杆是自家梨木削的,上面磨得发亮。见她过来,老人眯着老花眼上下打量,烟锅在鞋底磕了磕:“姑娘,你要租?这铺子前两个月走了个卖胭脂的,说是嫌生意淡。”
“我租一个月,”林萱萱掏出一两银子放在他手里,银锭子的凉意透过粗布掌心传过来,“您帮我看店,月底分红至少五两!我教您认货、记账,保证不难。”
林叔捏着银子翻来覆去看,指腹蹭过上面的纹路,烟杆都忘了往嘴里送:“五两?姑娘没说笑?我老伴儿常年咳,正愁没钱抓药呢。”他突然起身,往铺子里扫了眼,“我这就把杂物清了,保证不耽误你开张!”
当晚,“奇珍超市”的木牌挂了起来,是林叔找相熟的木匠加急做的,刻着简单的花纹。林萱萱把肥皂切成小块,摆进竹篮,刚摆好,穿蓝布衣裳的张婶就凑过来,手里还挎着给孙子打补丁的布兜:“林叔,这新老板是你亲戚?这香乎乎的是啥?”
她拿起肥皂沾水搓出泡沫,细腻的白泡沾在指尖:“这叫香胰子,比皂角干净十倍,洗完手还不发紧。”
张婶惊讶地睁大眼睛,伸手碰了碰泡沫,又赶紧缩回去:“真稀奇!我要一块!给我家丫头用,她绣活的手糙得很。”
接过三枚铜钱时,林萱萱的指尖发烫——这是开张第一单。后面的人越聚越多,“给我来盒火石!”“我要两斤盐!”林叔戴着老花镜,笨拙地用木炭在纸上记账,时不时抬头冲林萱萱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
关店时,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两人坐在铺子里算账,铜钱倒在桌上“哗啦啦”响——八十七文钱,不多,却是双时空生意的第一步。林叔从怀里摸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枇杷叶:“姑娘,这叶子煮水治咳嗽,你要是不嫌弃……”
林萱萱赶紧接过来,叶子的干香扑面而来:“谢谢您林叔,正好我最近嗓子干。”
“萱萱啊,”林叔喝着热茶,茶是粗叶的,却煮得滚烫,“咱们这生意,以后肯定火!”
林萱萱看着桌上的铜钱,又看了眼林叔亮起来的眼睛,用力点头:“嗯!肯定火!”
第四章 同行眼红
“奇珍超市”开张第三天,生意火得超出预期。大婶们攥着铜钱抢肥皂,汉子们围着火柴问用法,连县里的秀才都来买白糖,说要给刚生产的娘子做甜汤。林萱萱从早忙到晚,指尖蘸着唾沫数铜钱时,指缝里都沾着铜绿,林叔则把每个顾客的喜好记在纸上,谁爱要整块肥皂,谁习惯买散装盐,记得清清楚楚。三天下来,账本上的数字攒到了三两多,比林萱萱上班一个月挣得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