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归来的灯火

2024 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赶场日,林秋月拖着的 28 寸行李箱在凉山土路的碎石上颠簸,滚轮扬起的黄尘钻进拉链缝隙,在黑色 PC 材质外壳上拓出一道模糊的 “回家路”。手机在羽绒服内袋震动,屏幕亮起的瞬间,最后一条房贷催款短信像枚图钉扎进视网膜:“您尾号 3721 的房贷账户尚欠 2024 年 1 月还款 8762.54 元,还款日 01 月 28 日,逾期将影响征信。” 她下意识摸了摸内袋里那张工商银行的储蓄卡,30 万的裁员补偿金在扣除六个月月供后,余额已不足五位数 —— 这是她作为前互联网公司市场总监,在 2023 年 “35 岁优化” 名单上领到的 “终点站票”。

一、尘土里的《平凡的世界》

“城里待不下去就回来养猪,我和你妈还能动。” 父亲林建国把铁炉里的柴禾拨得噼啪响,火星子溅在《平凡的世界》泛黄的封面上。这本书被翻得书脊开裂,扉页上 “1988 年购于县城新华书店” 的字迹洇着油渍。林秋月把羽绒服下摆从炭火边挪开,手机里刚存下的扎染样品照片在暖光里泛着靛蓝:“爸,凉山的扎染在抖音上有 3.2 亿次播放,我想把村里的老手艺做成国潮品牌。”

父亲突然把旱烟杆往炕沿上一磕,烟灰簌簌落在路遥的名字上:“认命吧!你王婶家的儿子在深圳送外卖,上个月摔断腿还得自己付医药费;你小学同学秀惜,在浙江电子厂打了十年工,回来还是得嫁个庄稼汉。” 他翻开书第 156 页,孙少平在大牙湾煤矿的段落被红笔圈出:“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什么时代。” 林秋月盯着那段话,突然想起裁员通知上的措辞:“经公司业务调整,您的岗位将于 2023 年 10 月 31 日终止,补偿金共计 300,000 元。” 没有寒暄,没有解释,像超市扫描仪划过商品条形码的冰冷声响。

争执在母亲端来的腊肉火锅蒸汽里暂时搁浅。林秋月夹起一块肥膘,油脂在舌尖化开时,手机弹出赵小鹏的微信视频请求。屏幕那头是凌晨三点的深圳街头,霓虹灯把他的影子拉得细长,电动车筐里的保温箱还在冒热气:“刚送完第 38 单,今天跑了 10 个小时 23 分钟。” 他把镜头转向路边的早餐摊,蒸笼掀开的白雾里,几个穿反光背心的骑手正埋头喝粥。国家统计局 2025 年 2 月的数据突然跳进林秋月脑海: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 47.1 小时,换算每天 9.42 小时,而 25-34 岁群体已增至 50.8 小时 ——赵小鹏的一天,是千万个 “卷在城市” 的缩影。

二、阳光驿站的山月与灯火

大年初三的村委会飘着松针香。林秋月跟着父亲去领春节慰问品时,撞见穿藏青色羽绒服的张老师正往墙上贴春联。“这是县教育局派来的支教老师,去年牵头建了‘阳光驿站’。” 父亲低声解释。活动室里,二十几个孩子围着长条桌剪纸,靠窗的角落坐着个穿彝族百褶裙的小姑娘,正用蜡笔在笔记本上涂抹。

“她叫阿依,父母在东莞电子厂打工三年了。” 张老师递来一杯热茶,“驿站现在有 232 名留守儿童和 11 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都是我们的‘小常住民’。” 林秋月凑过去看阿依的画:左边是墨蓝色的山月,银辉淌过尖顶的土坯房;右边是橘黄色的网格状灯火,高楼像插在地上的荧光棒。两种光在画纸中央撞出一道模糊的灰 —— 那是阿依用橡皮擦了又擦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