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假意嗔怪:“婉儿,莫要胡闹,你妹妹性子静。”眼神却带着纵容。
沈清韵心中冷笑,果然来了。她缓缓抬起头,脸上并无惊慌,只是带着恰到好处的羞涩,轻声道:“姐姐谬赞了。妹妹只是偶尔翻些杂书,哪敢在各位夫人小姐面前班门弄斧。倒是看到这塘中荷花,想起前朝林和靖先生的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虽咏梅,移来形容此刻荷塘月色下的清雅风致,倒也别有一番韵味。”
她声音轻柔,却字字清晰。引用的诗句贴切,更难得的是将其巧妙转化,用以形容眼前景致,既显才思,又不张扬。几位原本等着看笑话的夫人小姐不由露出讶异之色。
沈清婉没料到她会接话,还接得如此巧妙,一时语塞。这时,一位与王氏不太对付的官员夫人来了兴致,指着水榭壁上悬挂的一幅山水画问道:“沈二小姐既然博览群书,可知这幅《秋山访友图》是何人所作?有何典故?”
那画意境高远,笔法老辣,但落款印章有些模糊,显然是有意考校。
沈清韵凝目细看,脑中飞速搜索。她对古代书画颇有研究,尤其是大晏朝前后的艺术家。片刻,她从容答道:“回夫人,此画笔墨苍润,构图奇崛,尤其是远山皴法,带有明显的‘雨点皴’特征,应是仿前朝大家李成遗风。但细观其气韵,少了几分李成的寒林萧瑟,多了几分隐逸闲适,落款虽模糊,这方闲章‘云林心画’……若小女没记错,应是本朝初年那位隐居不仕的大儒,墨禅先生早年游历时的戏作。先生晚年专注于理学,画作传世极少,故识者不多。”
她一席话娓娓道来,不仅点出画风渊源,更精准推断出作者,连作者生平背景都如数家珍。这下,连屏风另一侧的一些男宾都被吸引了注意力,纷纷低声议论。谁能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六品小官之女,竟有如此眼力和学识?
萧煜执杯的手微微一顿,目光再次投向那个沉静的身影,眼中欣赏之意更浓。看来,他之前的判断没错,此女绝非凡品。沈清婉的脸色则变得十分难看。
就在这时,一名王府仆从匆匆入内,在萧煜耳边低语几句。萧煜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但席间已有敏锐之人察觉到异样。很快,消息在宾客间悄然传开:御史台有人上书,弹劾户部侍郎在漕运粮草调度中涉嫌贪墨,龙颜震怒,已下令彻查。
户部侍郎是太子一系的干将,此事一出,席间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微妙。众人虽依旧推杯换盏,但话题已不自觉转向朝局,猜测着此事背后的玄机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大多人认为,太子必定力保,最终恐怕会推出几个替罪羊了事。
沈清韵安静地听着,心中却如明镜一般。根据史料记载,这次弹劾正是嘉和末年太子与诸皇子党争激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太子的确全力保下了户部侍郎,但代价是牺牲了另一部分重要势力,导致其根基受损,也为三年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这些深层的权力博弈,绝非在场这些官员表面分析的那么简单。
宴会接近尾声,宾客们陆续起身散步醒酒或告辞。沈清韵借口透气,带着采薇走到水榭不远处一座较为僻静的假山旁。月色如水,荷风送爽,她需要一点空间来消化今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