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股热流“嗡”地一下冲上苏念晚的脸颊,连耳朵尖都烫得要命。她做这个公众号这么久,一直像是自己一个人在努力,那些熬夜修改的文字和图片,常常没什么人看,很少有回应。她从没想过,像顾言琛这样的人,居然会注意到,并且……记住了那些小小的细节。这种被“看到”的感觉,让她鼻子有点发酸。

顾言琛把平板翻到另一页,屏幕上跳出个文档,标题是《A 大记忆图鉴 —— 想跟你搭伙做个视频栏目》。他解释:“我下个月毕业,想趁着最后这点时间,拍点学校里容易被忽略的人和事 —— 比如修旧书的李老师,在学校待了三十年,修过两百多本老书;还有校门口卖早餐的王阿姨,每天凌晨四点就来摆摊,给赶早课的同学热豆浆。”

他指尖在屏幕上轻轻点了点,语气带着点坦诚的无奈:“我只会列计划、写采访提纲,可拍不出那些细活儿 —— 比如李老师修书页时的手指,王阿姨递油条时的笑。但你可以。”

苏念晚看着他认真的眼神,心里像灌了温水,咬了咬唇用力点头:“我愿意!学长,我肯定拍好!”

顾言琛嘴角弯了弯,伸手过来:“合作愉快,苏念晚同学。”

他手心暖暖的,指尖带着点钢笔的凉意,苏念晚心跳又快了几分,赶紧把手收回来,耳尖更红了。

接下来的两周,苏念晚的生活变得特别充实。她和顾言琛一起去拜访了古书修复室的李老师。工作室里满是旧墨水和纸张特有的味道。顾言琛提前沟通,说话很得体;在苏念晚需要拍近景时,他会默默搬来一个小凳子,让她能稳稳地拍下李老师用镊子一点点展开脆弱书页的精细动作。他们也真的在凌晨五点到了校门口,记录王阿姨忙碌的早晨。顾言琛不仅提前准备好了要问的问题,还会在王阿姨搬动沉重的煤炉时,很自然地伸手帮忙。王阿姨看着他们,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一起:“你们这小俩口,一个拍一个帮,真配哩!”

苏念晚瞬间脸变得通红,刚要解释,却看见顾言琛只是微微笑了一下,没有否认,反而把一杯刚买的热豆浆塞进她手里,低声说:“早上凉,拿着暖和点。”

最让苏念晚心跳加速的,是那次拍夕阳下的图书馆顶楼。为了抓住最美的光线,两人放学后爬上了教学楼的顶层天台。苏念晚专心调整着三脚架和相机,等夕阳把光洒在图书馆古老的圆顶上。没想到天气说变就变,本来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毫无征兆地砸了下来。

苏念晚的第一反应是叫了一声,扑过去用身体护住相机。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件带着清爽茉莉花香味的男士外套盖在了她的头上,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