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3 创业火种

2000年初,二十二岁的林晓梦带着仅有的积蓄和那几盆珍贵的石斛幼苗,回到了阔别六年的义乌。

眼前的义乌已不是她记忆中的小城。

到处是建设的脚手架,新建的国际商贸城吸引了全球客商。“义乌已经从‘鸡毛换糖’发展到‘世界超市’了。”晓梦望着繁忙的街景,暗自下定决心。

她在老城区租下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店面,挂上了“晓梦药坊”的招牌。

开业第一天,只有零星几位顾客,且多是好奇观望。

“小姑娘,你这石斛质量不错,但价格比别人贵一倍,谁买啊?”一位老者掂量着石斛,摇头离去。

晓梦微笑着回应:“这是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药效接近野生品种,值这个价。”

起初的几个月,药坊生意惨淡。

晓梦白天看店,晚上去各个建筑工地推销产品,常常遭到白眼和嘲笑。积蓄快见底时,连房租都成了问题。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转机出现了。

一位新加坡华商偶然来到小店,对晓梦的石斛品质赞不绝口,当即下单十斤,并预付了定金。这笔“巨款”不仅解决了晓梦的燃眉之急,更让她看到了高端市场的潜力。

“品质是唯一的通行证。”晓梦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她开始研究铁皮石斛的深加工,开发出石斛枫斗、石斛粉等产品,并亲自跑市场、找客户。

渐渐地,“晓梦药坊”在义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

4 风雨考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义乌众多小企业受到冲击。

晓梦刚刚扩建的生产线面临巨大压力。

一天,一位老客户急匆匆来到办公室:“林总,有家大客户想订购五百斤石斛枫斗,但要求价格降低30%,并暗示我们可以用普通石斛代替铁皮石斛。”

晓梦毫不犹豫地拒绝:“不行,以次充好的事我们不能做。”

“可是公司这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财务总监焦急地说。

晓梦站起身,目光坚定:“宁可少赚钱,也不能砸了招牌。节义坚守比利润更重要。”

危机之中,晓梦做出了一个让所有员工意外的决定——不仅不缩减规模,反而加大研发投入,开发石斛新的应用领域。

她抵押了刚买不久的房子,全身心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

那段时间,晓梦几乎住在实验室。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

当最后一批资金即将耗尽时,转机终于出现——团队成功提取出高纯度的石斛多糖,其活性远超市场同类产品。

新产品一经推出,立即引起轰动。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公司不仅度过了金融危机,还实现了逆势增长。

站在新落成的研发中心前,晓梦想起奶奶的话:“药若失诚,何异于毒。”她更加确信,诚信才是最长远的商业智慧。

5 至暗时刻

就在事业蒸蒸日上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晓梦推向深渊。

2015年春,公司正准备接受国际资本投资的前夕,一批出口产品被退回。客户声称在产品中检测到农药残留超标,要求巨额赔偿。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晓梦药业造假”的新闻登上头条。合作方纷纷暂停合作,银行派人来调查资金流向,公司股价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