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胡说,我们只是聊了聊那个书签的故事。”常红果推开室友,却掩不住脸上的热度。
回到宿舍,常红果打开电脑,开始搜索“苏眠”的信息。
这个名字并不罕见,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特定的那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就在她准备放弃时,突然想起书签上的日期——2015年6月22日。她尝试着在社交媒体上搜索这个日期加上“毕业”“母校”等关键词,终于在一个校友相册里发现了一张毕业照。
照片下方标注着:“2015届高三(五)班毕业留念”。
常红果放大照片,仔细辨认每一张青春的面孔。
在第二排中央,她看到了年轻的叶雷——不,那时他还是叶小宝,脸上带着稚气未脱的笑容。而他旁边,站着一个清秀的女孩,两人肩膀靠得很近,笑容灿烂。
照片下方有每个人的名字标注。常红果找到那个女孩对应的名字:苏眠。
更让常红果惊讶的是,当她继续翻看这个相册时,发现了另一张照片:叶雷和苏眠站在一棵梧桐树下,叶雷正将一枚硬币书签递给苏眠,而苏眠的笑容里,有着藏不住的喜欢。
常红果久久凝视着这张照片,心中泛起一阵奇异的感觉。那个十年前的故事,似乎比她想象的更加复杂。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是叶雷发来的短信:“下周公司有个文化沙龙,主题是‘城市与记忆’,如果你感兴趣,欢迎来参加。”
常红果回复了同意,目光却无法从电脑屏幕上移开。
照片中的苏眠,总让她觉得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仿佛在哪里见过。
3 迷雾中的轮廓
文化沙龙设在科技园一栋写字楼的顶层,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城市的璀璨夜景。
常红果穿着简单的白色连衣裙,站在门口有些踌躇。
这是她第一次踏入叶雷的世界,那个与她校园生活截然不同的成人社会。
“你来了。”叶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今天穿着深蓝色西装,比平时多了几分正式,看向常红果的眼神带着惊喜。
常红果转身,一时竟有些语塞。
眼前的叶雷与照片中那个青涩的“叶小宝”重叠在一起,却又分明是两个不同的人。
“我是不是来早了?”她小声问。
“刚好,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叶雷自然地引导她进入会场,“今天来的大多是业内人士,你不用紧张,就当来听听故事。”
沙龙的主题是“城市与记忆”,演讲者们分享着技术与人文交织的故事。
叶雷作为压轴嘉宾,讲述的是“数字时代中的实物记忆”。
当PPT上出现那枚硬币书签的特写照片时,常红果愣住了。
叶雷的声音在会场里回荡:“在这个一切都可以数字化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会被一件小小的实物打动?因为这枚书签不仅承载着记忆,更承载着触觉、温度,以及那个特定时刻的重量...”
他没有提及苏眠的名字,也没有讲述完整的故事,但常红果却能感受到他话语中蕴含的情感。
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叶雷执着于那枚书签的原因:它不仅仅是一个青春的纪念,更是他与过去自我连接的桥梁。
沙龙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