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 客户沟通用的样品模型,是用快递纸箱和热熔胶一点点粘出来的

雨夜里的监工与图纸温度

转机出现在第三个月。一位开民宿的老板娘偶然路过工作室,被窗台上那盆倔强生长的绿萝吸引,推门进来时,正看见苏晚趴在桌上修改图纸。“这图纸…… 好像能让人闻到木头的香味。” 老板娘指着那张手绘的民宿改造图,图上不仅标注了承重墙位置,还在角落画了朵小小的玉兰花 —— 那是民宿院子里真实存在的树。

这个发现让苏晚的工作室终于有了第一单生意。为了赶工期,她连续一周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有次暴雨突至,她怕工地新砌的隔墙被雨水泡坏,骑着电动车就往郊外赶。雨衣根本挡不住倾盆大雨,等她踩着泥泞跑到工地时,浑身已经湿透,手机在裤兜里进了水,屏幕闪烁着要关机。她蹲在墙根用身体挡住风口,直到确认水泥凝固才松口气,回到工作室时天都亮了,喷嚏打得停不下来,却先翻出吹风机抢救那张画了一半的水电图。

“苏设计师的图纸有温度。” 这是客户们说得最多的话。她会在养老院改造方案里,把台阶高度降低三厘米,方便老人行走;会在咖啡店设计图上,特意标注阳光照射的角度,确保午后的光影能刚好落在靠窗的座位上。这些细节在过去的公司里,总被男主顾衍之斥为 “没必要的矫情”,他说 “设计是商业行为,不是慈善事业”。可现在,正是这些被忽视的 “矫情”,让她的图纸在南方小城渐渐有了名气。

老城区改造的惊雷

就在苏晚以为工作室要撑不过这个雨季时,市住建局的招标公告像一道惊雷划破了阴霾 —— 老城区改造项目,预算千万,要求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注入现代功能。报名名单里,她看到了 “顾氏集团” 的名字,那个她曾待了五年的地方,她的设计方案永远只能署着 “助理设计师” 的小字。

“去试试吧,就算输了,也让他们看看你的图纸。” 民宿老板娘给她送来亲手做的桂花糕,瓷盘底下压着张纸条:“你的设计,配得上被看见。”

苏晚熬了三个通宵。她走遍了老城区的七十二条巷子,用脚步丈量每块青石板的尺寸,听老街坊讲那些关于骑楼、砖雕、天井的故事。方案里,她没有像其他公司那样主张 “推倒重建”,而是提出 “针灸式改造”—— 保留斑驳的砖墙,用钢结构加固;把闲置的天井改造成共享书吧,玻璃顶棚让阳光能洒在百年老樟树上;甚至连墙角的青苔,她都在图纸上标注 “保留,自然景观”。

提交方案那天,她穿着唯一一件熨烫平整的白衬衫,站在顾氏集团的设计总监面前时,对方眼里的轻蔑几乎要溢出来。“苏助理,别来无恙?” 男人刻意加重 “助理” 两个字,语气里的嘲讽像针一样扎人。苏晚没说话,只是把那份厚达五十页的方案册放在桌上,封面上是她手绘的老城区鸟瞰图,角落里藏着一朵小小的玉兰花 —— 和她工作室窗台上那盆一样,倔强地开着。

领奖台上的主理人

开标结果公布那天,苏晚正在工地核对材料。手机响个不停,是陌生号码,她犹豫着接起,听筒里传来住建局主任激动的声音:“苏设计师!你们工作室中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