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非但萧澈,便是王鸿生也察觉有些不对,他笑着问道:
“陆大人,莫非有什么事发生了?”
陆世昌叹了口气,道:“王老您有所不知了。清河县下辖好几个村都爆发了诡异的‘枯苗病’。
本是青翠欲滴的禾苗,一夜之间就开始叶尖发黄、打蔫,不过两三日,便整片整片地枯死,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王鸿生一惊,农业在这个年代可是头等大事。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如果一个县的农作物出现类似的疫病,那接下来的这一年,清河县的麻烦可就大了......
也怪不得陆世昌如此的焦急。
他看了看时间,然后道:“说起来,本官也差不多要离开了。县丞延请了新州的一位农师前来帮忙,这会儿应该到了。”
说着,他有些抱歉地道:“说起来,本官也只能抽空过来走走,实在抱歉!王老,请代本官向各位转达歉意!”
王鸿生道:“陆大人,草民也想去现场看看,请大人准许!”
这诗酒会已经搞得差不多了,他想跟陆世昌再套套近乎,也好为王家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陆世昌点头道:“自然可以。”
王鸿生这么一说,其他的人也纷纷道:“此乃咱们清河县头等大事,同去,同去!”
于是,一众人纷纷跟着去了。
萧澈当然也不例外。只不过,其他人是看热闹的,而他,则是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枯苗病”,居然会造成如此大的危害......
别忘了,他身上除了拥有穿越者、“文抄公”这一外挂以外,他还用着神奇的“精耕真诀”呢。
行不多时,便抵达一处田埂。
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惊:大片禾苗枯黄倒伏,如同被烈火燎过,与旁边尚未受灾的青翠田亩形成刺眼对比。
农人们围在田边,脸上写满了绝望和无助。
陆世昌县令一下轿子,便急声问道:“新州请来的农师到了吗?”
“回大人,农师已经到了!正在田间勘查呢!”一名胥役连忙引着众人走向田垄深处。
只见一位约莫五十岁年纪,穿着体面绸衫、神态颇为倨傲的老者,正带着两个学徒模样的年轻人,在一处枯死的禾苗丛中蹲着。
他手指时不时捻起一点泥土,或掰开枯苗的根茎仔细查看,眉头紧锁,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这便是新州来的农师,姓李。
见到县令和一大群乡绅到来,李农师这才慢悠悠地站起身,掸了掸衣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矜持地拱了拱手:“陆大人。”
“李农师,情况如何?可查明缘由?” 陆世昌迫不及待地问道,语气带着十足的恭敬。
新州农师名声在外,是衙门花大价钱请来的希望。
李农师捋了捋胡须,清了清嗓子,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口吻道:“陆大人,诸位乡贤,经老夫仔细勘查,此症结已然明了。”
众人立刻屏息凝神,连王鸿生都竖起了耳朵。
“此乃典型的‘恶痿之症’!”李农师斩钉截铁,“乃是地气郁结,湿邪入侵苗心,兼有瘴疠之气作祟所致。病情迅猛,非同小可!”
“恶痿之症?那......那该如何救治?” 陆县令一听这吓人的名字,更是焦急。
“唯有以猛药攻之!” 李农师从袖中取出一张早已写好的药方,“需立即派人照方抓药,取百草霜、雄黄、附子等物,混合烈酒,熬制成浓稠药汁,于日落时分遍洒田间,以药力之阳刚,驱散地之阴邪瘴气!或可有一线生机。”
他这话一出,旁边几个老农脸色就有些变了。
百草霜(锅底灰)、雄黄、附子,这些都是些燥烈甚至带毒之物,再用烈酒调和......这真的是在救苗,不是在烧根?
王鸿生等人虽不懂农事,但听这方子也觉得有些骇人。
但既是地气郁结、瘴疠之气作祟,沉疴用猛药,似也未尝不可。
陆县令却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连点头:“好!就依农师所言!快!快去照方抓药!”
“且慢!”
一个平静却清晰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县令的命令。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萧澈从人群后方缓步走出。
萧澈不得不出来,因为,就在刚才,他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了久违的熟悉的声音:
【叮!支线任务发布:解决清河县禾苗枯黄问题!】
【任务奖励:丹青神术(中级)!】
【丹青神术(中级),能够让丹青技术增长百分之六百!】
他本来拥有着“精耕真诀”,对治疗此等禾苗枯黄症状得心应手,现在有系统任务在身,顺手就能赚到丹青之技,岂能不欣喜过望?
毕竟,系统出品,必属精品!之前的神钓术、精耕真诀莫不证明了这点!
这会儿,他不站出来可都不行啊......
李农师被打断,很是不悦,斜睨着萧澈:“你是何人?为何阻挠老夫施救?”
陆县令也皱眉:“萧相公,此事关乎一县生计,非同儿戏,你......”
萧澈向县令微微拱手,语气却不容置疑:“大人,李农师之法,或许针对某些湿邪瘴气有效,但用于此次枯苗,恐怕非但无效,反而会加速禾苗死亡,彻底绝收。”
“哗——”人群顿时一阵骚动。
这萧澈吃错药了吧?你是什么人?一介秀才,居然敢质疑人家资深农师?
“狂妄!” 李农师顿时勃然大怒,指着萧澈的鼻子,“你这老匹夫,懂得什么?老夫钻研农事数十载,拯救过的农桑比你识的字还多!你竟敢质疑我的诊断?!”
王鸿生也觉得萧澈太过冒失,低声道:“萧相公,李农师是专业人士,你......”
萧澈却不慌不忙,走到一株枯苗前,随手拔起,将其根部展示给众人看:
“大人,诸位请看。此苗根部虽有细小蛀孔,但并无水渍腐烂之象,反而异常干燥。若真是湿邪入侵,根部岂会如此?再看土壤......”
他用手挖起一块土,用力一捏,土块坚硬,难以散开:“土壤板结严重,透气极差。此乃今春少雨,农户又引水灌溉不当所致。所谓‘枯苗’,非是‘恶痿之症’。”
李农师冷笑:“哼,强词夺理!些许蛀孔,或是其他小虫所致,与枯黄何干?土壤板结更是无稽之谈,哪块地不板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