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建宁五年,福宁皇后薨,大启上下举国哀痛,罢朝七日。彼时的少年君王一夜白头,抱着四岁的太子寻珏七日未出泰安殿,脑海中全是登基前与福宁皇后的一幕幕。

七日后,当朝宰辅江北安,也是皇后的父亲,率领文武百官跪于殿前,请皇帝上朝。

皇帝与皇后是少年夫妻,感情甚笃,后宫只有两位位正妃,一位是镇南将军家最小的女儿,去年刚刚诞下小皇子寻喻的惠妃,另一位是平阳候嫡女安妃,建宁三年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公主寻黎和二皇子寻安。

在皇帝登基之前曾遇刺杀,福宁皇后为皇帝挡下一剑,却也因此元气大伤,身子孱弱,生子后更是一日不如一日,全靠宫中名贵药材将养着。然而今年春日来得晚,一场风寒带走了皇帝最爱的人。

百官长跪于殿前不起,皇帝满心悲痛,身为帝王,竟连这一点追思所爱之人的时间也做不得主,只好强忍悲痛上朝。

朝上,御史大夫上奏镇南将军通敌一事,有通敌信一封和南蛮奸细数名为证,皇帝大怒,下令京兆府严审此案。

下朝后,惠妃听说了今日朝堂之事,心急如焚。

她不相信驻守了南阳城一辈子,多次退敌的父亲会通敌。她知道是如今后位空悬,宰辅江北安担心她母家手握兵权,待她的喻儿长大后与太子夺嫡。是她和喻儿连累了父兄。

惠妃年幼时长于边塞,性子恣意洒脱,行为举止不像个女子,父母拿她没办法,将其送到江南灵溪山,那里山清水秀,还可跟随无言师父修身养性,皇帝在登基前也曾多次得到师父指点与帮助,邃与惠妃相识。

后来惠妃被太后选中,不得已入宫,心中并无争宠夺嫡之意,只希望寻喻平安长大,遂派身边侍女秘密修书一封与江北安。

夜间,一名宫女潜入惠妃寝宫。

第二日,惠妃面见皇帝,只说因追思皇后自请去郊外青山寺修行,并以此为由,无暇照顾寻喻,想要托师兄将寻喻送到灵溪山由无言师父看顾长大。

“你当真想好了?”

惠妃点了点头,“臣妾想好了,望陛下成全。”

皇帝思忖了片刻,“惠妃对皇后有心了,朕准了,你且放心去吧,喻儿去灵溪山也可学些本领,何日启程?”

“三日后师兄来接喻儿,将喻儿送走后臣妾便启程。”

“三日后朕定去送你和喻儿。”

三日后,惠妃退去宫服,换上常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强忍着眼泪将两岁的寻喻交到师兄手中,站在宫门前向身后望了望,启程前往青山寺。

常公公刚刚来过,将一枚玉佩带给寻喻,说皇帝因太子发烧在泰安殿中脱不开身。

半月后,御史大夫因诬告镇南将军通敌一事被贬,若干赏赐被送往南阳城。

2

十五年后。

建宁二十年春,南蛮再犯大启,镇南将军和世子已在南阳城苦守十日,余粮最多再坚持三日,援军迟迟未到。

第十二日,清远阁掌柜召集各地商人捐助的五十车粮草陆续从各个方向顺利抵达南阳城,一时间军民振奋,共同御敌。

“外公,舅舅,我来的及时吧!”少年洋洋得意地说。寻喻一袭华贵青衣,看上去足像个走南闯北的商人,摘下帷帽后却随意坐在桌边饮茶,多了几分轻松与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