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她知道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心腹,对自己这个突然变得“不正常”的皇姐,必然有所防备。

她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递给李世民:“这是《秦王治策十要》,兼取秦唐之长,或许对世民有用。”

李世民接过竹简,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用秦篆写着十条治策,第一条便是“立军功制,破门第之见”,第二条是“设监察司,清吏治”,后面还有兴修水利、重视农桑、改革税制等内容,每一条都切中要害,极具远见。

“皇姐从何处学得这等经世之才?”李世民震惊地看着嬴元曼,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皇姐竟有如此才能。

嬴元曼望向远方,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大秦的宫殿:“曾有人教过我,天下之大,非一人能治;江山之固,非一族能守。”

她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画面——年幼的她被父皇抱在膝上,父皇指着面前的疆域图,轻声说:“元曼,你看,这便是我们大秦的江山。要守住这江山,不仅要靠武力,还要靠法治,靠人才,靠民心。”

那时的她似懂非懂,如今身处李唐,才真正明白父皇的深意。

“皇姐?”李世民见她出神,轻声唤道。

嬴元曼回过神,笑了笑:“这些治策,你可以慢慢研究,有不懂之处,可随时来府中找我。”她顿了顿,又补充道,“眼下太子对我颇有微词,你行事需谨慎,莫要被抓住把柄。”

李世民点点头,郑重地将竹简收好:“多谢皇姐提醒,我明白。”

长孙无忌看着嬴元曼,眼中的警惕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敬佩:“公主深谋远虑,无忌佩服。今后若有需要,尽管吩咐。”

嬴元曼微微颔首:“眼下最重要的,是积累实力。账房这边,本宫会继续经营,不仅能为府中创收,还能收集情报,结交人脉。世民你则需在军中巩固地位,拉拢人才,为日后做准备。”

三人又在茶楼的雅间内商议了许久,直到夕阳西下,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才起身告辞。

嬴元曼站在窗边,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

“公主,我们该回府了。”柳儿轻声说。

嬴元曼点点头,重新戴上帷帽,转身走出了茶楼。街道上灯火渐起,长安的夜晚热闹非凡,可她知道,这繁华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暗流。而她,就像一个舵手,要在这暗流涌动的江面上,为李唐这艘大船指引方向。

回到府中,嬴元曼径直来到书房,将今日收集到的情报整理成册,用秦简记录下来。她看着手中的竹简,突然想起了父皇,想起了大秦的律法。或许,她可以将大秦的律法与唐朝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更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大唐的长治久安打下基础。

想到这里,嬴元曼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她知道,这条路注定艰难——就像商鞅变法初期,但她不会退缩,因为她不仅是李唐的平阳公主,更是大秦的长公主嬴元曼,她要带着大秦的荣耀,在这个新的时空里,创造属于李唐的盛世。

4

三日后黄昏,李氏宗祠。

烛火通明,将宗祠内的祖宗牌位映照得格外肃穆。李渊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太子李建成站在他身侧,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宗族的几位长老坐在两侧,眼神严肃地看着站在中间的嬴元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