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她用毫无波动的语气,平静地陈述了一个事实。

“根据您的生物数据扫描,您的皮质醇水平超出基准线210%。”

“此配方已针对压力缓解进行优化。”

2 第二章:第一个“Bug”

林薇端着茶杯的手,在半空中僵住了。

她的大脑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过了好几秒才重新开始运转。

“您……您说什么?”她有些不确定地问道,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旅途劳顿出现了幻听。

生物数据扫描?皮质醇水平?基准线?

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从一位看起来如此古典娴静的房东太太口中说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超现实的荒诞感。

蓝姨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那种平静无波的样子。

她只是又为林薇添上了茶,用清澈的语调重复道:“这款茶饮,混合了三种草本植物,其配比经过优化,能有效辅助降低压力激素,促进神经系统放松。”

她解释得如此理所当然,仿佛在说“今天天气不错”一样平常。

林薇眨了眨眼,最终将对方这番奇怪的言论,归结为一种独特的、或许是新潮的养生方式。

也许蓝姨是某个健康品牌的狂热爱好者,喜欢用这些听起来很专业的术语来包装自己的生活理念。

嗯,一定是这样。

她这样说服了自己,然后微笑着点头:“谢谢您,蓝姨,真的很有效,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无论如何,这杯茶确实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躺平”生活。

她每天睡到自然醒,在院子里晒晒太阳,或者搬个画板到附近的田埂上,对着远山和白云画上一整个下午。

长久以来紧绷的神经,在这份缓慢的节奏中,一寸寸地舒展开来。

然而,和房东蓝姨的相处,却让她心中那种微妙的违和感,越来越强烈。

蓝姨的生活,规律得像一台精密的时钟。

每天清晨五点准时起床,打理院子;上午七点准备早餐,八点到十二点阅读;下午两点到五点进行“维护”,林薇也不知道她具体在维护什么;晚上九点准时入睡。

一分不差。

她做的饭菜,味道堪比星级餐厅,但每道菜的食材重量、烹饪时间、火候控制,都精确到了极致。

有一次林薇好奇地问她一道汤的做法,蓝姨给她的,是一份详细到需要用游标卡尺来操作的食谱。

比如,“将番茄切成2.1厘米的方块”,“加入0.73克食盐”,“炖煮28分钟后,汤汁表面张力达到最佳值”。

林薇看着那份更像化学实验报告的“食谱”,彻底放弃了学习的念头。

真正的考验,发生在她决定亲自体验乡下生活,尝试用院子里的土灶生火做饭的那天。

她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这种老式灶台,以为很简单。

结果,半个小时过去了,她被熏得灰头土脸,眼泪直流,灶膛里除了冒出滚滚浓烟,连一丝火星都没有。

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蓝姨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她身后。

“操作错误。”蓝姨平静地指出,“引火材料堆叠角度为37度时,空气流通效率最高。你现在的堆叠方式,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林薇:“……”

蓝姨没有在意她的呆滞,径直走上前,拿过她手中的柴火和干草,以一种行云流水却又充满几何学美感的方式,迅速在灶膛里重新搭建了一个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