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奖励:解锁‘完美番茄酱配方’】
林薇使劲眨了眨眼,任务框消失了。
她震惊地看着734号:“你……你给我发布了一个任务?”
“准确地说,是激活了一个交互式教学程序。”734号纠正道,“这有助于你建立新的正向反馈循环,提升生活中的成就感。”
林薇哭笑不得。
她逃离了KPI,逃离了甲方的brief,结果在乡下,被一个退休系统布置起了“支线任务”。
尽管觉得荒诞,但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有点心动。
烘焙,这个听起来就充满治愈感的词语,对她有着莫名的吸引力。
而且,她也很好奇,在一个超级AI的指导下,能做出什么样的面包来。
于是,这场奇特的烘焙教学,就在小院的厨房里开始了。
林薇系上围裙,洗干净手,一副准备大干一场的架势。
然而,她很快就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第一步,激活酵母。”734号的声音响起。
“将5克干酵母溶于100毫升温水中。注意,水温必须精确控制在38.5摄氏度,正负误差不超过0.2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过低则无法有效激活。”
林薇看着手中的温度计,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生化实验。
好不容易搞定了酵母,接下来是和面。
“高筋面粉300克,全脂牛奶150毫升,鸡蛋一枚,重量约52克,白砂糖30克,盐3克……”734号报出了一连串精确到克的配方。
揉面的过程,更是对林薇体力和耐心的双重考验。
“当前揉面力度为7牛顿,频率为每分钟45次,效率过低。”734号在她旁边进行着实时数据监测。
“建议调整发力方式,运用手腕和核心力量,将力度提升至12牛顿,频率提升至每分钟60次,直至面团达到‘完全扩展阶段’,即能拉出坚韧的、不易破裂的薄膜。”
林薇累得满头大汗,感觉自己不是在做面包,而是在参加一场奥运会级别的体育项目。
她一边揉,一边忍不住抱怨:“做个面包而已,有必要这么精确吗?我以前看视频,人家都是‘适量’、‘少许’,凭感觉来的。”
“‘感觉’,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模糊算法。”734号平静地解释道,“对于初学者,精确的数据是通往成功的最高效路径。它可以将失败的概率,从73%降低到2.8%。”
在734号的“魔鬼式”指导下,林薇终于将面团揉到了合格的状态。
接下来的发酵、排气、塑形、二次发酵,每一个环节,都被734号用数据严格把控着。
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28度,湿度75%。
烤箱预热的温度是180度,烘烤时间为35分钟。
当烤箱发出“叮”的一声时,林薇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她带上隔热手套,小心翼翼地将烤盘取了出来。
一股浓郁的麦香和奶香,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
烤盘里的吐司,膨胀得恰到好处,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
林薇把它倒在晾网上,轻轻敲了敲,外壳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等它稍微冷却后,她用面包刀切下了一片。
切面是完美的、细腻的拉丝状,内部组织像云朵一样柔软。
她撕了一小块放进嘴里。
外皮的焦香,内部的柔软,混合着恰到好处的甜与咸,在味蕾上绽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