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苏晚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陆总,驻场办公没问题,但顶层……是不是太近了?我们工作室还有其他项目要对接……”

“衍星的项目,优先级最高。”陆时衍笔锋落下,签下自己的名字,字迹凌厉,“隔壁办公室已经收拾好了,今天下午就搬过来。陈默会对接后续事宜。”

话已至此,苏晚没法拒绝。“晚风设计”刚起步,衍星这个项目是打开市场的关键,她只能妥协。

下午,苏晚抱着电脑搬进顶层的临时办公室。办公室很小,刚好放下一张办公桌和一个书架,窗户正对着陆时衍的总裁办,甚至能看到他伏案工作的侧影。

噩梦,从第三天开始。

“苏设计师,陆总让你去一趟,18层的墙面配色,他觉得第16版还是太亮。”陈默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一丝同情。

苏晚捏了捏眉心——这已经是陆时衍第17次让她改配色了。她抱着色卡敲开总裁办的门,陆时衍正对着电脑屏幕,头也没抬:“第16版的灰调太浅,不够沉稳,再加5%的墨色。”

“陆总,5%的墨色会让整个空间显得压抑,不符合‘流动的绿意’的核心。”苏晚把色卡摊在他桌上,“这是我做的光影模拟图,浅灰调在自然光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比深墨色更有生命力。”

陆时衍终于抬头,目光落在模拟图上,又扫过她紧绷的侧脸:“我要的是‘沉稳’,不是‘生命力’。”

“但办公室不是牢笼,员工需要的是能激发创造力的环境,不是压抑的‘牢笼’。”苏晚忍不住反驳,“陆总,您追求细节我理解,但设计不是您一个人的独裁,它需要兼顾功能、美学和人的感受。”

办公室里静了几秒。陈默在门外捏了把汗——自从衍星成立,还没人敢这么跟陆时衍说话。

没想到,陆时衍没生气,反而拿起模拟图,仔细看了半天:“明天把调整后的模拟图给我。另外,晚上七点,陪我去看一下材料供应商的样品间。”

苏晚愣了愣:“工作餐?”

“工作。”陆时衍把模拟图推回给她,重新看向电脑,“七点,楼下等。”

晚上的样品间考察,陆时衍意外地没挑刺。反而在看到一款手工编织的地毯时,停下脚步:“这个材质,适合放在一层大堂的休息区。”

苏晚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这款地毯的纹理和配色,正是她之前在方案里提过但没被重视的细节。

回去的路上,车里很静。苏晚看着窗外掠过的霓虹,忍不住问:“陆总,您是不是对设计有特别的要求?”

陆时衍目视前方,声音淡淡的:“衍星的每一个角落,都要做到最好。”

苏晚没再追问,却隐隐觉得,这个冷漠的霸总,对“最好”的执念背后,藏着什么她不知道的东西。

第三章 医院走廊的深夜微光

驻场办公的日子,就在“改方案—争论—再改方案”的循环里过了半个月。

苏晚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对接陆时衍的各种“挑剔”,晚上还要回工作室处理其他项目,偶尔还要去医院看母亲。

这天晚上,她刚改完第23版设计图,手机突然响了——是医院的电话,母亲急性心衰,正在抢救。

苏晚抓起包就往楼下冲,连电脑都忘了关。等她赶到医院,抢救还在进行中,她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看着“手术中”的红灯,心脏像被一只手攥着,透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