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永宁三年,天下已定。百姓生活也算安定。

世人道:苍山有神医。

至于为何会有人这样说到,还要从三年前说起。

永宁元年,新朝初建,还处于动荡时期,一些地方战乱还未结束。

边境一些少数民族政权趁虚而入,骚扰南县,南县深受战乱,又恰逢瘟疫横行,死伤无数。

黎明不至,无尽黑夜。

城中百姓好些死在了战乱和瘟疫之中,存活下来的百姓却也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们躲难时,环顾城中景象,处处残垣,片片荒凉。

昔日家乡的淡然宁静再也不存在了,或许也会唏嘘怀念当初的和平日子吧。

建朝初期,政治还不稳定,南县这边官员任命还不完备。

以至于南县战乱之时,当地县令临时上任,军事上还靠着原来的一些兵力。可敌人善战,这些兵力自然是不够的,抵御尚且困难,更是不论反击了 。

基于现实情况,南县的临时县令只能暂时先转移百姓至安全的地方,静待朝廷援助,援兵到来。

距离求助信号发送,已经一天天过去了,援兵还未有回音。

为了尽快获得援助,南县的临时县令在发现端倪之时,就已经修书上奏朝廷,派人快马送到京城,还点燃了烽火,想让临县能够快速看到,发现问题,及时派援兵帮助南县一同抵御外敌。

现如今无论是朝廷还是周围的乡县,都如隐者,缄默无声。

南县残余的一些士兵,大多都是南县男儿,生于此,长于此。或许也会死于此。

他们把一些安全的百姓集中在一起,安置在密道中 把一些感染上瘟疫的百姓集中安置在府衙里面。

这些士兵正在密道中与临时县令议事。

这位临时县令是在混乱中选出来的,本身他也是要被任命的,可出了这些事,朝廷任命书未下来,就匆忙登台了。

密道黑暗阴冷,士兵们点燃了两三支烛火,一两盏油灯照明。

百姓们靠着墙,聚在一起,挨得紧紧的,烛火的影子透过百姓的脸,映在墙上摇摇欲坠。平白添了几分可怕。

角落里,一个小孩子,约三四岁。

头发凌乱,泥土杂草一起杂乱分布在头发上,脸上也是东一团泥土,西一抹黑烟的。衣服破烂,鞋子早就掉了。

所幸此时正逢春,天气回暖了,不担心冻死。

可这些日子,东躲西藏,担惊受怕。

小孩子的情绪感知很强,在这种压抑的日子里,情绪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更何况密道又阴冷,就只能在母亲怀里求得几份宽慰和温暖了。

他正躲在一个衣衫同样褴褛的妇人怀中哭泣,低声抽噎,妇人眼角也是泪痕,她低声安慰着孩子。

孩子带着哭腔问道:“娘亲,我们是不是出不去了啊,我会不会像隔壁赵伯一样啊,爹怎么还不回来呀?”

妇人低声安慰,道:“不会的,不会的,援兵来了就好了,就好了。你爹……”说到这里,妇人再也忍不住,低声痛哭起来。

孩子爹在两天前已经走了,他为了救一个孩子,死在了敌人的马蹄下。

两天前一战,南县损失巨大。

但敌人也损失惨重,一方面怕临县援兵到来,深陷战局;又怕南县瘟疫,祸及自身。尽管有草药预防治疗,却也是不敢妄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