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打扫,更像是一种仪式,一种与过去告别,尝试重新开始的仪式。她擦洗每一扇窗棂,清扫每一寸地板,将外婆留下的物件一一整理归类。在堆放杂物的厢房里,她再次看到了那台紫檀木绣绷。
绣绷被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盖着,保存得相当完好。紫檀木质地坚硬,纹理细腻,边缘雕刻着繁复的缠枝莲纹样,因为常年摩挲,泛着温润的光泽。苏绣轻轻抚摸着冰凉的木质,指尖仿佛能感受到外婆留下的温度。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
她记得外婆坐在窗边,就着天光刺绣的样子。阳光洒在她花白的头发上,神情是那样专注安详。外婆的手,布满老茧却异常灵巧,穿针引线,如同演奏无声的乐章。“针要稳,线要匀,心要静,”外婆的教诲言犹在耳,“心里有什么,手上就绣出什么。烦躁时绣出的线是乱的,平和时绣出的花是活的。”
苏绣深吸一口气,揭开了蓝布。绣绷上还绷着一块半旧的白色绸缎,上面有一幅未完成的牡丹图,只绣了几片叶子,显然是外婆生前未竟之作。绸缎已经微微泛黄,带着岁月的痕迹。
一种难以言喻的冲动涌上心头。她找出外婆留下的针线笸箩,里面各种型号的绣针、五颜六色的丝线依旧整齐地摆放着。她挑选了一根合适的针,穿上与外婆所用颜色相近的丝线,坐在了绣绷前。
这个动作是如此陌生又熟悉。多年不碰针线,手指有些僵硬。她试着落针,模仿着记忆中外婆的手法,绣下一片花瓣。针脚歪斜,毫无生气。她自嘲地笑了笑,曾经设计出惊动时尚界作品的手,如今连最基础的针法都生疏了。
但她没有停下。或许是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或许是想用这种方式与外婆对话。她不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放任自己的情绪流淌。委屈、愤怒、不甘、迷茫……所有这些复杂难言的心绪,都通过那根细小的银针,一针一线地倾注到绸缎上。
她绣的牡丹,不是富丽堂皇的国色天香,而是经历风雨后,带着残破却依然倔强挺立的姿态。花瓣边缘甚至带着一丝焦灼的痕迹,如同她被舆论灼伤的心。她完全沉浸在这个过程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外界的一切。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当她停下酸麻的手臂,看向绣绷时,不禁愣住了。那朵未完成的、带着她强烈个人情绪的残破牡丹,在昏暗的灯光下,竟然隐隐透出一种奇异的美感,一种凄然又顽强的生命力。
就在这时,她似乎看到绣绷边缘的缠枝莲雕花极快地闪过一抹微不可查的流光,转瞬即逝。她眨了眨眼,以为是长时间注视产生的视觉疲劳,并未在意。只是觉得老宅的空气,似乎比刚才温暖、流动了一些。
她轻轻抚过那朵牡丹,低声说:“外婆,我会试着……重新开始。”
第3章:来自星海的求救信号
日子像门前的河水,平静而缓慢地流淌。苏绣逐渐习惯了小镇的生活。她给自己定下目标:重拾刺绣,不为名利,只为内心的安宁。她开始系统性地练习各种苏绣针法——套针、戗针、打子针、盘金绣……将现代设计的美学理念与传统技艺融合,寻找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