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微弱杏仁苦味。关联物质:扁桃苷,常见于苦杏仁、枇杷核等。药理:微毒,过量可导致细胞缺氧,症状:乏力、心悸、呼吸困难……】
信息匹配成功。
我睁开眼,目光落在李叔妻子的脸上。她的嘴唇颜色有些暗沉,指甲末梢也微微发紫。
典型的慢性缺氧症状。
“李阿姨,”我突然开口,“您是不是很喜欢吃自己做的枇杷膏?”
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齐刷刷地看向我。
李叔的妻子惊讶地张大了嘴:“对啊,你怎么知道?我每天早上都得吃一勺,润肺。”
我继续问:“您做枇杷膏的时候,是不是把核也一起捣碎了放进去,觉得这样效果更好?”
她脸上的惊讶变成了震惊:“是……是啊!这是我老家的偏方,说核才是精华。小澈,这……这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大了。
我平静地解释:“枇杷核里含有微量的氰化物,少量无碍,但长期大量食用,就会在体内累积,造成慢性中毒。您那些乏力、心悸的症状,不是病,是中毒。”
“中毒?!”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奶奶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眼神发亮地看着我,我爸妈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我接着对我奶奶说:“奶奶,之前那个上吐下泻的病人,你给他开的方子里,是不是有一味‘川贝’?”
奶奶点头:“对,他咳嗽,我用了川贝止咳。”
“他是不是自己还在吃一种进口的止咳糖浆?”我问。
这话提醒了奶奶,她一拍大腿:“没错!他跟我提过一嘴!说双管齐下好得快!”
我叹了口气:“那就不奇怪了。那种止咳糖浆里含有‘吗啡’类成分,和川贝里的生物碱会产生拮抗作用,在他那种虚弱的体质下,就会引发严重的肠胃反应。不是您的药有问题,是他们自己乱吃药,吃出了问题。”
短短几分钟,两桩悬案,被我轻描淡写地破解。
我只是闻了闻味道,问了两个问题。
屋子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用看怪物的眼神看着我。
李叔夫妇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对着我连连道谢。
奶奶怔怔地看着我,浑浊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我看不懂的,混杂着欣慰、陌生和一丝敬畏的复杂光芒。
“小澈……你这些……都是从哪学的?”
我打了个哈欠,困意再次上涌。
“书上看的,”我揉了揉眼睛,随口胡诌,“困了,奶奶,我能去你里屋的躺椅上睡会儿吗?”
在全家人的注目礼中,我施施然地走进了里屋。
身后,是回春堂重获新生的希望。
而我,只想补个觉。
【5】
我那一觉睡得并不安稳,因为我低估了“神医孙子”这个名头在老城区的传播速度。
等我醒来时,小小的回春堂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李叔夫妇把我的“神断”添油加醋地宣传了一遍,之前那个吃坏肚子的病人也回来道歉,并送上了一面硕大的锦旗,上书“少年华佗,一眼断症”。
奶奶的病好了一大半,正精神抖擞地给人看病,我爸妈则被一群热情的街坊邻居围着,骄傲地接受着对我这个“天才孙子”的各种夸赞。
我成了动物园里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