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降生

民国二十三年秋,华北平原上的小李庄笼罩在一片暮色中。村东头李老四家的土坯房里,一盏煤油灯忽明忽暗地跳动着。产婆王氏满头大汗,双手沾满了血,床上的孕妇秀英已经嘶喊了整整六个时辰。

“再加把劲,就快出来了!”王婆子声音沙哑,眼神却异常坚定。

屋外,李老四蹲在槐树下,一口接一口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眉头拧成了疙瘩。这是他们第三个孩子,前两个都是女娃,要是这次再不是男丁,他李老四在村里可就真抬不起头了。

“哇——”

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夜空,王婆子抱着襁褓走出来,脸上堆着笑:“老四,恭喜啊,是个带把的!”

李老四手中的烟杆“啪嗒”掉在地上,他颤抖着接过孩子,看着那红扑扑的小脸,眼眶湿润了。这一刻,他暗自发誓,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孩子抚养成人,光耀门楣。

按照当地习俗,新生儿要等到满月才取名,但李老四等不及,第二天就请来了村里唯一的识字人——老秀才赵先生。

赵先生捋着花白的胡须,眯眼端详了孩子半晌,缓缓道:“此子生于戌时,阴气正盛,阳气初敛。取名‘守仁’吧,守其本心,仁德待人,方能平衡阴阳,平安一生。”

就这样,李守仁的名字被郑重地写在了族谱上。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名字,将在几十年后,成为小李庄乃至周边村落广为传颂的传奇。

守仁的降生,给这个普通的农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秀英奶水不足,李老四便省吃俭用,从镇上买来羊奶;夜里孩子哭闹,夫妻俩轮流抱着在屋里转悠。两个姐姐虽然年纪小,却也懂得帮衬家务,让母亲能专心照顾弟弟。

百日那天,李家破天荒地摆了酒席,请来了亲朋好友。席间,守仁被抱出来见客,他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不哭不闹,只是好奇地打量着每一个人。客人们纷纷称赞这孩子有灵气,将来必成大器。

然而,就在守仁周岁那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小李庄。先是牲畜成群死亡,接着是老人和孩子接连病倒。守仁也未能幸免,高烧不退,浑身起满了红疹。

李老四请遍了周边的郎中,药喝了一副又一副,病情却不见好转。秀英整日以泪洗面,王婆子偷偷对她说:“这孩子怕是撞了邪,寻常医药不顶用啊。”

这话点醒了李老四。第二天一早,他步行三十里路,请来了有名的阴阳先生马三爷。

马三爷年过六旬,须发皆白,但双目炯炯有神。他来到李家,先是在屋里屋外转了一圈,然后又仔细查看了守仁的面相和手心。

“此子命格特殊,阴阳眼未合,能见常人不能见之物。”马三爷神色凝重,“前几日是否去过不干净的地方?”

秀英猛然想起,守仁发病前一天,她曾带孩子去后山捡柴火,路过了一片乱葬岗。

“那就是了。”马三爷点点头,“孩子年纪小,阳气弱,被阴物冲撞了。”

说罢,他取出一张黄纸,画了一道符,烧成灰后混入水中,给守仁服下。又用朱砂在孩子的额头上点了一个红点。

“今夜是关键,若能熬过去,便无大碍。我会在门外守夜,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