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虎啸新安(少年崛起至北周建功)
第一章:韩郎擒虎易名姓,将军少年显神威
北周建德年间,新安郡韩府的练武场上,总能看见个半大少年扎着马步,手里的铁枪舞得虎虎生风。这少年便是韩雄的儿子,名叫韩擒豹 —— 当然,这名字没叫多久,往后江湖和朝堂上都得喊他韩擒虎。
韩家是地道的将门,老爹韩雄在北周官至大将军,打小就教儿子两样东西:一是读书,二是杀人。不过韩擒豹跟一般的将门子弟不一样,别人读兵法是装样子,他能抱着《孙子兵法》跟老爹辩半天 “以奇胜正”;别人练武艺是为了耍帅,他扎马步能扎到腿麻,练箭能把靶心射穿三层木片。用韩雄的话说:“这小子,天生就是吃军饷的料。”
改变他名字的那件事,发生在他十三岁那年。那天韩擒豹跟着老爹去山间围猎,队伍刚散开,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惨叫。跑过去一看,好家伙,一头吊睛白额虎正把一个猎户按在地上,爪子都快挠到猎户胸口了。随行的士兵吓得脸都白了,纷纷举着长矛不敢上前 —— 那时候的老虎可不是动物园里的乖宝宝,山里的猛虎能一巴掌拍碎人的骨头,谁不怕?
可韩擒豹不一样,他攥着腰间的短刀,眼睛瞪得溜圆,愣是没往后退一步。韩雄刚想喊 “别冲动”,就见这小子已经猫着腰绕到了老虎身后。那老虎正专心对付猎户,没注意身后的动静,韩擒豹瞅准机会,猛地扑上去,左手死死揪住老虎的后颈皮毛,右手把短刀往老虎的肋下猛刺!
老虎吃痛,嗷地一声狂叫,甩着身子想把他甩下来。韩擒豹跟粘在上面似的,左手越揪越紧,右手的刀一下接一下地捅。周围的士兵这才反应过来,赶紧举着长矛上前帮忙,可没等他们靠近,那老虎已经没了力气,瘫在地上喘着粗气。韩擒豹这才松开手,抹了把脸上的血,对着老爹咧嘴笑:“爹,这虎崽子,也没那么难收拾。”
韩雄又惊又喜,上前摸了摸儿子的头:“你这小子,胆比豹子还大,以后别叫擒豹了,就叫擒虎!” 打那以后,“韩擒虎” 这个名字,就跟着他走遍了北周的军营。
不过韩擒虎可没因为这事飘起来,该读书还是读书,该练武还是练武。有回韩雄考他:“要是敌军据城死守,怎么办?” 他想都不想就答:“要么找弱点奇袭,要么攻心为上,总不能硬拼让兄弟们白白送死。” 韩雄听完点点头,心里暗叹:这孩子,不光有胆,还有脑,将来准比自己有出息。
第二章:金墉城下说降策,合州军前破敌阵
北周武帝宇文邕要伐北齐的时候,韩擒虎刚满二十岁,跟着老爹在军中当校尉。这仗打得凶,北齐的金墉城是块硬骨头,守将独孤永业是个老江湖,手里有两万精兵,城高墙厚,北周军打了半个月都没打下来,宇文邕急得直跺脚。
这天韩擒虎跟着老爹去中军大帐议事,听见将领们吵得不可开交:有的说要继续强攻,有的说要撤军休整。韩擒虎忍不住插了句嘴:“将军们,强攻伤亡太大,撤军又会让敌军士气大涨,不如试试说降独孤永业?”
帐里一下子安静了,有个老将撇撇嘴:“毛头小子懂什么?独孤永业跟北齐忠心耿耿,怎么可能投降?” 韩擒虎不急不慢地说:“我听说独孤永业最近跟北齐朝廷闹了矛盾,皇上不信任他,给他的粮草都少了一半。他守城是为了自保,不是为了北齐朝廷。只要咱们给他指条明路,他未必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