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凌晨五点半,苏晚刚结束晨跑,额角的汗珠还在往下滑,卧室门就被林熙芷撞得巨响。

她举着手机冲到床边,面膜皱成一团,眼里的光比晨跑时的路灯还亮:“苏晚!陈让约我露营!这周末!看流星雨!”

苏晚慢条斯理地用毛巾擦着脸,指尖划过下颌线时顿了顿:“露营地是李驰家的那个?”

“对啊!”林熙芷把手机怼到她眼前,“他说清场了,就我们几个熟人——沈砚也去!”

苏晚接过毛巾搭在椅背上,镜子里的自己眼神清明,没有丝毫意外。李驰家的营地在密云水库边,安保严密得像私人堡垒,能让沈砚点头去的局,绝不是单纯的“看星星”。

她上周就从导师那儿听说,砚盛集团的新能源项目卡在了技术评估环节,而负责评估的专家组里,有位老教授是天文爱好者,恰好这周末要去密云观测流星雨。

“你想去就去。”苏晚打开衣柜,指尖掠过挂得整齐的户外装备,“但别穿你那条雪纺裙,山里夜里温差大,而且陈让那帮兄弟喝酒没分寸,你穿得太娇,容易被起哄。”

林熙芷立刻凑过来:“那我穿什么?你陪我去嘛!你不去我一个人应付不来!”

苏晚回头看她,闺蜜眼里的依赖不掺假。她知道林熙芷对陈让是真心喜欢,也清楚陈让那帮大院子弟的规矩:带朋友赴局,是把对方纳入自己人的范畴。林熙芷单独去,确实容易被当成“外人”拿捏。

“我去可以。”苏晚从衣柜深处翻出件白色冲锋衣,“但别指望我给你当‘军师’。”她顿了顿,补充道,“沈砚那种人,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玩心眼。你踏踏实实跟陈让相处,比什么都强。”

这话既是说给林熙芷听,也是说给自己。她太清楚沈砚的段位——上周晚宴上,有人想借他母亲的人脉牵线,他一句“公事归公事”就堵了回去,既没驳对方面子,又划清了界限。

这种人,眼里只有“价值”二字,要么是能合作的资源,要么是可信赖的自己人,虚情假意的示好只会被他归入“无用社交”。

“那你去干嘛?”林熙芷眨巴着眼,“总不能真是陪我看星星吧?”

苏晚拿起冲锋衣里衬的标签,上面绣着个极小的天文望远镜图案——这是她去年在天文论坛做志愿者时,组委会发的定制款。

“我带了台便携天文镜,”她语气平淡,“正好去拍流星雨。”

林熙芷没听出弦外之音,只顾着兴奋:“那太好了!你帮我拍几张和流星的合影,我要发朋友圈!”

苏晚笑了笑,没戳破。她真正要带的,是背包侧袋里那本《新能源技术前沿》,扉页上有那位老教授的签名——去年学术会议上,她作为志愿者帮老教授整理过观测数据,聊得很投机。

沈砚若真想解决项目难题,这位老教授的意见至关重要。她不必刻意引荐,只需在合适的时候“偶遇”老教授,聊起天文时顺带提一句“沈总对新能源领域很有见地”,剩下的,以沈砚的精明,自然能明白。

“对了,”苏晚突然想起什么,“你让陈让别准备太多零食,我带点自制的牛肉酱和腌黄瓜,配露营的烧烤正好。”

那是她研究过沈砚口味后琢磨的配方——上次在私房菜馆,他对油腻的荤菜没动几筷,反而吃了不少清爽的凉拌菜。

林熙芷拍手:“你太懂了!陈让说沈哥吃东西挑得很,外面买的他一般不动!”

苏晚没接话,转身往背包里装东西。冲锋衣、天文镜、学术书、自制酱料……每一样都有用处,却又都显得“顺理成章”。

她不会像林熙芷那样把“喜欢”挂在脸上,她的目标明确:让沈砚看到她的价值——不是依附他的菟丝花,而是能并肩看风景的同行者。

“对了,”她突然叫住正往外跑的林熙芷,“把你那条珍珠手链带上。”

“啊?露营戴这个干嘛?”

“陈让他妈喜欢珍珠。”苏晚淡淡道,“上次在胡同菜馆,她跟张婶聊天时提过。”

林熙芷眼睛瞬间亮了:“苏晚你真是我亲姐!”

门关上的瞬间,苏晚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她走到窗边,看着晨雾里渐渐苏醒的城市,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敲出一行字,发给导师:“周末去密云观测,方便帮我跟王教授打声招呼吗?想请教他几个天文摄影的问题。”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她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弧度。

露营不是偶像剧,是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林熙芷要的是爱情,她要的是入场券。而沈砚……

她拿起那件冲锋衣,指尖拂过那个小小的望远镜刺绣。

总得让他知道,这世上除了追名逐利的男人,还有能看懂他棋局的女人。

至于流星雨?不过是恰到好处的背景板罢了。真正的星光,从来都握在懂得抬头看的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