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和亲之路
圣旨下达,崔婉宁被赐婚给波斯使者阿罗憾。
婚礼在长安城内举行,场面盛大,但崔婉宁的心却如同寒冬般冰冷。
她穿着华丽的嫁衣,那嫁衣是用上等蜀锦织就,绣着金线缠枝莲纹样,每一针每一线都精致繁复,在烛火下闪烁着冷冽的光泽,衬得她肌肤苍白如雪。
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嘴角微微上扬,眼角却沁出细密的汗珠,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
她想起远在江南的故乡,想起庭院里那株开得正盛的海棠,想起母亲临行前欲言又止的叹息,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落下。
耳边是喜乐喧天的鼓乐声,眼前是身着锦袍、笑语晏晏的宾客,可这一切都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冰墙,与她无关。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将远赴万里之外的波斯,从此水土不服,语言不通,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未知与孤寂,那份冰冷,比长安冬日的寒风还要刺骨。
"婉宁,从今以后,你就是我阿罗憾的妻子了。"阿罗憾掀开她的红盖头,眼中满是温柔,"我会保护你,不让你受到任何伤害。"
崔婉宁低头不语,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利用这次机会查明真相。
她知道,阿罗憾虽然是个商人,但在西域有着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这对她来说是个宝贵的资源。
他与各城邦的首领、商队的头目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交情,甚至能左右一些小国的决策。
这些信息若能掌握在手,不仅能帮助她更快地查清当年父亲遇害的真相,或许还能为崔家在西域重新立足铺平道路。
她的眼神在烛光下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挂着的一枚小巧的玉佩,那是父亲留给她的唯一信物,也是她此行最重要的线索。
婚后不久,阿罗憾便带着崔婉宁启程返回波斯。
使团浩浩荡荡地离开长安,向西行进。
驼铃声声,马蹄踏踏,队伍中不仅有数十名护卫,还有来自各地的商贩、学者和使者,他们或骑着高大的骏马,或乘坐装饰华丽的马车,一路向西,渐渐远离了熟悉的中原大地。
崔婉宁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青色劲装,脸上蒙着轻纱,装作对西域风土人情充满好奇,实则暗中观察着使团中的一切。
她留意着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尤其是那些与阿罗憾走得近的随从和官员,试图从他们的对话和表情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
夜晚宿营时,她会悄悄靠近篝火旁,听着远处传来的低语;白天行进时,她则借着采风的名义,独自深入到路边的村落,与当地的牧民攀谈,了解西域的地理环境、部落势力和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一天晚上,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