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最终聚焦在一个人身上——市场部副总监,张哲。
张哲,三年前加入公司,能力出众,为人谦和,甚至有些过于“干净”,几乎不参与任何办公室政治。此刻,在数据分析屏幕上,几条不起眼的记录显得格外刺眼:他在计划书失窃前七十二小时内,有过三次非必要、且时长异常的服务器访问,时间点巧妙避开了常规监控高峰;另外,他一个远房表亲,最近似乎与昊天科技的一个中层管理人员有了不明资金往来,数额不大,但时机微妙。
“是他吗?”赵峰压低声音问,带着难以置信。张哲平时给人的印象太好了。
“不重要。”林薇盯着屏幕上张哲那张带着标准微笑的证件照,眼神锐利,“重要的是,昊天相信他是,而且,会相信他带过去的东西。”
她没有选择立刻清除张哲。那是下策。她要利用这条被敌人埋下的通道,输送致命的“补给”。
“开始吧,”她下令,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情绪,“为他量身打造一份‘礼物’。”
接下来的三十多个小时,新创科技的核心技术团队,在林薇和赵峰的亲自指挥下,进行了一场无声的战争。他们基于真实的“星图3.0”架构,精心伪造了一套几乎可以乱真的技术参数、市场预测数据和部分“优化”后的算法模块。这些数据初看极具诱惑力,能极大提升昊天“泰坦”项目的性能表现,但内部却埋设了精心设计的逻辑陷阱和相互矛盾的指令。
最关键的一步,由赵峰亲自操刀。他编写了一段极其隐蔽的代码,伪装成一个看似无害的、用于提升数据处理效率的动态链接库文件。这段代码被巧妙地嵌入到伪造的算法模块中,它本身不会立刻发作,而是会潜伏下来,像一颗进入倒计时的炸弹。它的触发条件,被设定为——当搭载该算法的系统,在公开演示环境下,连接特定型号的高负载运算单元,并进行大规模实时数据流处理时。
也就是,昊天科技“泰坦”发布会,现场演示的那一刻。
这颗“逻辑炸弹”,是林薇反击计划的核心。
“饵料”准备完毕。下一步,是如何“自然”地让张哲获取,并确保他能“成功”地传递给昊天。
林薇亲自导演了这出戏。
她先是召集了一次临时高层会议,会议地点“恰好”安排在张哲办公室隔壁的会议室。她故意在会议中途,以讨论“突发技术瓶颈”为名,让赵峰带着一部分“加密”的、标记为“星图3.0-紧急备用方案”的U盘进入会议室。会议结束时,林薇刻意表现出焦虑和疲惫,与赵峰低声交谈着“备用方案风险太大,但别无选择”之类的话语,声音不大,但足以让有心人捕捉到关键词。
随后,赵峰“匆忙”离开,将那个存有“礼物”的U盘,“不慎”遗落在会议室靠近门口的座位上。
监控画面显示,散会后,张哲是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室的人。他停留了不到十秒,目光扫过那个U盘,然后快速将其收入口袋,动作流畅而自然。
鱼,上钩了。
发布会当天。新创科技这边,一切按部就班,气氛却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林薇站在后台,透过幕布的缝隙,能看到台下座无虚席。灯光闪烁,媒体长枪短炮严阵以待。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计划已经启动,链条开始转动,现在,只能等待另一端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