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见识了关羽、张飞那如同人形凶兽般的磅礴气血,韩尘更加坚定了“苟起来发育”的决心。他离开官道,再次潜入人烟稀少的山野之间,一边向南跋涉,一边刻苦修炼那残破的《基础炼气诀》。

有小瓶这个逆天辅助,他修炼起来事半功倍。周遭稀薄的天地灵气被小瓶汇聚提纯,再灌入他体内,使得他的修为稳步提升,向着炼气二层迈进。身体的变化愈发明显,力气更大,速度更快,耳目更加聪慧,甚至能在黑暗中视物模糊的轮廓。

这一日,他翻过一座山岭,发现山坳处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大约二三十户人家,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在这乱世中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韩尘犹豫了一下,决定前去探探情况。连续多日的风餐露宿,他也需要补充一些盐巴、针线等必需品,顺便打听一下前方的路径。

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号衣,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像个逃兵或者土匪,这才向着村口走去。

村庄很安静,村民看到他这个外乡人,眼神中都带着警惕和一丝麻木。韩尘找到村里看起来最德高望重的一位老丈,恭敬地行礼,表明自己是个躲避战乱的游学士子(这是他给自己找的新身份),想用钱买点东西,借宿一晚。

老丈打量了他一番,见他虽然衣衫陈旧,但面容清秀(修炼后杂质排出,气质有所改变),言语有礼,还愿意付钱,警惕心便放下了一些,叹了口气道:“这世道,都不容易。村子穷,没什么好东西,小哥不嫌弃就好。”

韩尘用几枚五铢钱换到了一些粗盐和一块葛布,又被安排住在村口一间废弃的柴房里。他并不在意,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已经很好。

安顿下来后,他注意到村子里气氛有些沉闷,不少村民面带愁容,还有些人时不时咳嗽。一问老丈才知道,最近天气忽冷忽热,村里不少人染了风寒,尤其是孩子和老人,缺医少药,只能硬扛。

韩尘心中一动。他之前为了生存,辨认过不少草药,知道几种治疗风寒感冒的普通药材。而且,他现在是修士了,虽然不会治病救人的法术,但……是不是可以尝试点别的?

“炼丹咱不会,但熬点加强版的‘板蓝根’或者‘姜汤’,总可以试试吧?”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浮现。

他记得《基础炼气诀》残篇里提到,修士的灵力对草木精华有微弱的催化和提纯作用。他能不能用自身微薄的灵力,配合小瓶的提纯能力,熬制出效果远胜普通汤药的“药丸”?

说干就干。他借口出去走走,到村子附近的山坡上,很快就找到了几味常见的草药:柴胡、黄芩、甘草、生姜等。他采摘了一些,回到柴房。

他没有丹炉,只有一口向村民借来的破陶罐。他生起小火,将草药清洗干净后放入罐中加水熬煮。在熬煮的过程中,他尝试着将一丝微弱的灵力注入药液之中,同时,悄悄将小瓶放在陶罐旁边。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在小瓶那无形力场的影响下,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被更充分地萃取出来,药液的颜色变得异常纯粹深沉,散发出的药香也格外浓郁。他注入的那一丝灵力,仿佛成了药性的粘合剂和催化剂,使得各种药力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熬煮到最后,药汁变得异常粘稠。韩尘撤去火,将粘稠的药膏搓成一颗颗龙眼大小、黑乎乎的药丸。

“嗯……卖相是差了点,看起来像驴粪蛋子。” 韩尘捏起一颗药丸,自嘲地笑了笑,“不过闻着这药香,效果应该差不了。就叫它‘驱寒丸’吧!”

他不敢直接给村民用,先自己尝了一颗。药丸下肚,一股温和的暖流瞬间散开,通达四肢百骸,连日奔波的疲惫和山中的寒气被一扫而空,精神为之一振!

“有效!而且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韩尘心中一喜。

他找到老丈,将剩下的药丸递过去,说道:“老丈,晚辈略通一点医理,这是用山间草药熬制的驱寒丸,对风寒咳嗽或许有些效果,留给村里的乡亲们应应急吧。”

老丈将信将疑地接过药丸,那浓郁的药香让他精神一振。他道了谢,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给家里咳嗽的小孙子喂了半颗。

结果令人惊喜!不到半个时辰,孩子原本急促的咳嗽就平缓了许多,额头也不再发烫,沉沉睡去!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韩尘一下子成了村里的“神医”。他索性又熬制了几锅“驱寒丸”,分发给生病的村民。虽然不能药到病除,但极大地缓解了症状,为病人自身的恢复赢得了时间。

村民们感激涕零,拿出家里仅有的鸡蛋、干菜等物要酬谢他,都被韩尘婉拒了。他只需要了一些耐储存的干粮作为补给。

“看来,这条路子可行。” 韩尘看着村民们病情好转,心中也有几分欣慰。“用修仙手段加工凡俗药材,效果显著。这以后倒是个不错的谋生技能,或者……交换资源的本钱。”

他给这种粗浅的、算不上真正炼丹的技术,起了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熬糖丸”。

在村民们的千恩万谢中,韩尘离开了这个小小的山村,继续南行。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修仙者的手段,哪怕是最粗浅的,在凡人世界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这为他将来“左右逢源”的计划,提供了第一个可行的思路。

当然,他依旧保持着绝对的谨慎。“熬糖丸”可以,真正的丹药和法术,绝不能轻易示人。

怀揣着新领悟的“技能”和村民赠送的干粮,韩尘的脚步更加轻快。前方,似乎传来了大河奔流的声音,看来,快到黄河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