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他的才华终于被更多人看到,而他的感情生活,也如同他的事业一样,开始被媒体放在放大镜下审视。他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新人,他变成了一个有故事、有魅力的成熟男人。媒体报道中,他身边的女伴似乎换了几轮,被塑造成一个既有有趣灵魂、又拥有迷人皮囊的“情场高手”。真真假假,沈初离从未刻意关注,只是在某些不可避免的场合,会听到一些零碎的传闻。

十年光阴,改变了太多。命运的手,却似乎又在暗中编织着新的交点。

这些年,他们并非全然音讯隔绝。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圈子里,资源和平台就那么多,作为领域内的翘楚,他们总免不了在一些年度盛典、慈善晚宴或权威颁奖礼上相遇。

那些场合,总是星光熠熠。沈初离常常坐在台下,目光偶尔会穿过人群,落在那个愈发沉稳从容的身影上。有时,他是颁奖嘉宾,有时,他是获奖者。看着他站在聚光灯下,手握奖杯或话筒,从容不迫地发言,逻辑清晰,言辞得体,偶尔还会流露出一点经过岁月沉淀的、恰到好处的幽默。她会在心里微微讶异,那个记忆中在片场有些沉默的青年,已然变得熠熠生辉。

然而,每次在后台或通道里真正碰面时,两人之间仿佛立着一堵无形的墙。他们默契地维持着一种圈内公认的“安全距离”。多数时候,只是隔着几步远,相互微微点头,露出职业化的、无可挑剔的微笑,道一声“好久不见”、“最近怎么样”之类的简单寒暄。语气是恰到好处的熟稔,也是无可指摘的疏离。从未像真正相识多年的老朋友那样,能够寻一处安静的角落,坐下来,泡一壶茶,聊聊这些年的得失,或者只是简单说说近况。

唯一算得上例外的,是前年冬天。韩穆当时正在邻市拍戏,得知好友,也就是与沈初离搭档的男演员当天生日,便特地赶过来探班,顺便为好友庆生。那晚收工后,一群人在影视城附近一家常去的私房菜馆小聚。或许是老友在场气氛松弛,或许是因为那晚的火锅热气太足,驱散了些许寒意,也或许是当地自酿的米酒口感醇厚后劲却足,他们之间那种惯常的客套,似乎被温热的气氛融化了些许。他们聊起了十年前的趣事,聊起了行业变迁,甚至聊到了各自接下来的计划。沈初离记得,韩穆坐在她对角的位置,隔着氤氲的蒸汽,他的眼神比平时柔和许多,话也多了些。他甚至主动和她碰了几次杯,说了一些类似于“保重身体”、“你拍戏总是太拼”这样带着些许真心关切的话。酒醒之后,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

除此之外,便是那每年雷打不动的、程式化的联系——新年零点的祝福短信。无论他在世界的哪个角落,这条短信总会准时抵达。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新年快乐,万事顺遂”之类的吉祥话。她也会在收到后的几分钟内,认真地回复一条措辞相仿的信息。然后,对话便就此终结,手机屏幕暗下去,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短暂涟漪后,复归平静。

第三章

陈导那边的沟通似乎异常顺利。不出一个星期,便传来消息:韩穆在仔细阅读《逍遥游》的剧本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经过与电影档期的艰难协调,最终同意接下男一号“凌虚”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