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初夏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御书房的金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萧云昭跪在冰凉的地面上,鼻尖萦绕着龙涎香与墨香混合的气息,耳边是父皇温和却不容置喙的声音。

“昭儿,乌孙使者已在京中待了半月,其意已明。”皇帝放下手中的朱笔,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十座城池换边境十年安稳,这桩婚事,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萧云昭的指尖深深掐进掌心,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她抬起头,杏眼亮晶晶的,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乖巧些:“父皇,儿臣知道家国大义重过儿女情长,可乌孙国远在西域,儿臣……舍不得父皇。”

她说着,眼眶微微泛红,恰到好处地流露出几分女儿家的娇憨与不舍。这是她在深宫多年练就的本事——用最无害的姿态,表达最坚定的拒绝。

皇帝果然心软了,叹了口气:“朕也舍不得你。可你是大燕的公主,生来便要担起这份责任。”他顿了顿,语气放缓了些,“其实……除了乌孙国,还有几户人家不错。镇国公府的世子温文尔雅,与你年岁相当;安远侯的嫡子文武双全,也是青年才俊……”

萧云昭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她听懂了父皇的言外之意——联姻是必然,区别只在于嫁给谁。无论是乌孙王子,还是朝中权贵,她终究逃不过成为棋子的命运。

“父皇,”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道,“儿臣想自己选。”

皇帝愣住了,似乎没想到一向乖巧的女儿会说出这样的话。他看着萧云昭,眼神复杂:“昭儿,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由得你自己做主?”

“为何不能?”萧云昭反问,“儿臣的婚事,关乎一生幸福,难道不该自己说了算吗?父皇总说疼儿臣,可若是连选择夫君的权利都不给儿臣,这宠爱,与囚禁有何区别?”

这话太过尖锐,像一把小刀,划破了父女间温情脉脉的面纱。

皇帝的脸色沉了下来:“放肆!朕是你的父皇,是大燕的天子,岂容你如此放肆!”

萧云昭从未见父皇发这么大的火,吓得浑身一颤,却依旧倔强地仰着头:“儿臣知错,可儿臣说的是实话!儿臣不想成为任人摆布的棋子,不想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更不想用自己的一生,去换取所谓的‘安稳’!”

“够了!”皇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震得殿内的烛火都摇晃起来,“此事容后再议!你先回去好好反省反省!”

萧云昭知道再说下去只会适得其反,只得叩首谢恩,转身退出御书房。

走出殿门,初夏的阳光有些刺眼,她却觉得浑身冰冷。挽月连忙上前扶住她:“公主,您没事吧?陛下他……”

“我没事。”萧云昭摇摇头,声音有些沙哑,“父皇只是一时生气,过些日子就好了。”

话虽如此,她心里却清楚,父皇的心意已决,绝不会轻易改变。她必须想办法,否则真的要被嫁去乌孙,或是嫁给某个素不相识的权贵。

回到长乐宫,萧云昭屏退左右,独自坐在窗前发呆。窗外的石榴花开得正艳,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映得她的脸色更加苍白。

她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挽月匆匆进来,脸色凝重:“公主,方才前朝传来消息,摄政王在朝堂上与陛下争执起来了。”

萧云昭猛地抬头:“争执?为何争执?”

“好像是为了乌孙国联姻的事,”挽月道,“摄政王坚决反对将您嫁去乌孙,说以公主之尊,不应远嫁蛮荒之地,还说若陛下执意联姻,他愿领兵出征,荡平乌孙,无需用公主换取和平。”

萧云昭的心狠狠一颤。

沈砚……他竟为了她,在朝堂上与父皇争执?甚至说出要荡平乌孙的话?

这个冷漠的摄政王,总是在她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她带来一丝温暖。

“陛下怎么说?”她急切地问道。

“陛下很生气,说摄政王恃宠而骄,目无君上,还罚了他三个月的俸禄,让他闭门思过。”挽月叹了口气,“现在宫里都在说,摄政王这是为了您,不惜与陛下翻脸呢。”

萧云昭沉默了。她能想象出朝堂上的情景——沈砚一身玄色朝服,身姿挺拔如松,面对父皇的怒火,依旧面不改色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此刻会是什么神情?

是愤怒?是不屑?还是……有一丝她不敢奢望的在意?

“公主,摄政王这是在帮您啊。”挽月道,“有他在朝堂上顶着,陛下或许就不会再逼您了。”

萧云昭摇摇头:“沈砚越是这样,父皇就越是疑心。他本就忌惮沈砚权势过大,如今沈砚为了我与他争执,只会让他觉得,沈砚想拉拢我,甚至想通过我掌控皇室。”

到时候,父皇为了制衡沈砚,说不定会更加坚定地将她嫁出去,而且会嫁得更远,更不可能与沈砚有任何牵扯。

沈砚的好意,或许会把她推向更深的深渊。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挽月急得团团转。

萧云昭闭上眼睛,脑海里飞速地思考着。她不能指望沈砚,也不能指望父皇,只能靠自己。

“挽月,”她睁开眼睛,眸色清明,“你去给我备些点心,要甜的。然后,替我拟一份名单,把京中适龄的世家子弟都列出来,包括他们的品性、才学、家世背景,越详细越好。”

挽月愣住了:“公主,您这是……”

“既然父皇让我选,那我就选一个让他挑不出错处的人。”萧云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一个既能让父皇满意,又能让某些人安分的人。”

她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

挽月虽然不明白萧云昭的具体打算,但还是听话地去准备了。

萧云昭看着窗外的石榴花,眼神越来越坚定。她知道,接下来的路会很难走,但她绝不会退缩。

她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她萧云昭,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她的命运,只能由自己掌控。

而此时的摄政王府,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沈砚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桌上的茶杯已经凉透,他却一口未动。

秦风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他从未见过王爷发这么大的火——不是因为被罚俸禄,也不是因为闭门思过,而是因为陛下执意要将九公主嫁去乌孙。

“废物!一群废物!”沈砚猛地将桌上的卷宗扫到地上,声音冰冷刺骨,“连一个乌孙小国都对付不了,竟要靠牺牲一位公主来换取和平!这就是我大燕的朝臣?这就是我大燕的天子!”

秦风吓得连忙跪下:“王爷息怒!陛下也是为了大局着想……”

“大局?”沈砚冷笑一声,“把一个女子推出去就是顾全大局?那我沈砚手握百万雄师,是用来做什么的?摆设吗?”

他一想到萧云昭要远嫁乌孙,嫁给那个素未谋面的王子,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闷得发慌,恨不得立刻领兵踏平乌孙。

可他不能。他是摄政王,是大燕的支柱,不能因为一时冲动,就毁了整个王朝的安稳。

“王爷,”秦风小心翼翼地开口,“或许……事情还有转机。听说九公主在陛下面前,也明确表示不愿远嫁。”

沈砚的目光动了动:“哦?她怎么说?”

秦风将从宫中听到的消息复述了一遍。

沈砚听完,沉默了。他能想象出萧云昭倔强的样子——明明心里害怕,却还是故作坚强地与陛下争辩。这个小丫头,总是能给人惊喜。

“她现在怎么样了?”他问道,语气缓和了些。

“听说陛下很生气,让她回去反省了。”秦风道。

沈砚点点头,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皇宫的方向。

“秦风,”他忽然开口,“你说,若是我向陛下请旨,求娶九公主,陛下会答应吗?”

秦风猛地抬起头,满脸震惊:“王爷,您……您说什么?”

沈砚没有回头,只是望着那片巍峨的宫墙,眼神坚定:“我说,我想娶她。”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了。他要把她留在身边,护着她,不让她受一点委屈,更不让她远嫁他乡。

至于那些身份、立场的阻碍,他会一一扫平。

秦风看着自家王爷决绝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王爷一旦做了决定,就绝不会改变。

只是,这桩婚事,注定不会平静。

皇宫深处,长乐宫内。

萧云昭看着挽月送来的名单,指尖在上面轻轻划过。她的目光在几个名字上停留了片刻,最终落在了一个名字上。

她拿起笔,在那个名字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圈。

“挽月,”她抬起头,眼神明亮,“替我准备一下,明日我要去慈安寺上香。”

挽月一愣:“公主,您这个时候去上香做什么?”

“去求个姻缘。”萧云昭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一丝狡黠,“求一个能让我摆脱这深宫枷锁的姻缘。”

她不知道,她的这个决定,将会引发怎样的波澜。也不知道,那个冷峻的摄政王,已经为她做出了一个足以震动朝野的决定。

金殿上的争执,只是这场博弈的开始。而萧云昭与沈砚的命运,也将在这场围绕着她婚事的博弈中,更加紧密地纠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