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这期间好几个月时间足够开垦水田了,如今在这一年内,他们能买上一头牛,那么明年下半年耕种显然会更加的轻松。

对于顾青荷的提议,宋家父子还是欣然接受了,对此父子两个甚至还颇为感动。

毕竟在这个粮食大于天的时代,家家户户都把田地粮食看的比自己的命都重要。

而顾青荷却更加在意他们父子的身体健康,这是多年都没有过的关怀,自从宋母离世后,父子两个就把生死置之度外。

不管是投军也好还是流浪也好,其实父子俩都不太在意自己生命,只是没想到这么多年下来,他们居然还好好的活着。

而那些原本想要活着的人,却早早的就亡故了,当年金秋村多少人来着?

三百九十多户的人口,耕种的田地甚至超过了两万亩,而如今才多少户人口?

只有仅仅三十来户,而这其中还有八成都是外来户,当初的良田好地如今全部荒着,田里地里全都长满了杂草杂树。

这边顾青荷拿着夫君逮到的兔子,走了一段小土路后终于回到了他们的家里。

说是家,其实就是间茅草屋搭建的临时草棚子,支撑起整个草棚子的墙壁甚至都不是泥墙,而是木头跟竹子搭建而成的。

益州这地方别的东西不多,但竹林是真的多,整个金秋村光是十亩以上的那种大竹林都有十多处,小竹林更是多的数不胜数。

宋家父子搭建这处茅草屋的时候,是直接就地取材的没花一文钱,整座茅草屋有三间。中间是堂屋,左右各一间卧室。

做饭在竹屋外面的院子里,中间靠右的位置,搭建一个竹棚子,棚子下面起了一个两眼式灶台,这就是家里的厨房了。

茅草屋外面还用竹子围起了一道两米高院墙,把整座小院子包裹再里面,野生动物轻易进不来,安全感还是比较足的。

顾青荷回到家里关上院门,坐在院子里桃树下面的竹椅上,喝了一杯凉开水又休息了一刻钟后,这才开始准备午饭。

山上捡回来的野鸡蛋个头都比较小,顾青荷就一次性拿了五个出来煎野葱香椿蛋。

野兔子还需要宰杀后剥皮,煮的时间不算长但处理很麻烦,中午她就不打算弄这玩意了,宰杀兔子她不敢,剥皮她更不会。

她准备等宋书宴中午回来后把兔子宰杀好了,她晚上在烧,顺便再给这父子两个整上一杯小酒,解乏又下酒。

干了一天的体力活,喝的小酒是最解乏的方式了,顾青荷在家里放了好几坛酒。

顾青荷在米缸里舀了小半盆的玉米粉后,想到宋书宴他们父子两个都是食量大的汉子,于是又加了半碗玉米粉,这才开始调玉米面糊糊,切荠菜烙饼。

等荠菜玉米饼子烙的两面金黄酥脆后,又煎了香椿野葱炒鸡蛋,凉拌折耳根,最后又拿家里的白菜煮了一个白菜汤。

这边顾青荷把午食煮好饭,那边宋家父子也已经回来了,宋书宴手里还提着几只小兔子,看起来毛绒绒的很是可爱。

“青荷,爹抓了几只小兔子给你玩!”

“你之前不是说你小时候想养小兔子,岳母不给你买吗?这里有好几只小兔子。”

宋书宴说起小兔子时眼神里还带着一丝笑意,显然是把媳妇给当小孩子养了。

不过这也正常,宋书宴今年已经二十三了,比十七岁的顾青荷整整大了六岁。

再加上战场上的生死磨炼,多年的流浪生活,他的心智可比同龄人成熟多了,自然也就把新过门的小媳妇当孩子养了。

“阿宴,你媳妇既然喜欢小兔子,你待会儿空了,就给这几只兔子搭个窝。山上抓来的野兔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养活的活。

阿宴媳妇,这里还有两只大的,你留一只家里吃,剩下一只给你爹娘送去吧!”

宋父说着就把手里拎着的两只兔子递给了顾青荷,这两只兔子比起上午宋书宴抓到的那只兔子明显要小一些,但也不会小太多,应该有三斤左右。

“好的爹,午食我已经煮好了,爹跟夫君歇一歇喝口水,就来吃饭吧!”

顾青荷虽然对她这具身体的父母没什么感情,但她穿越过来后这一年多的逃荒路上,顾家父母却给了她一条命。

他们在她重病时都没有抛弃她,反而是细心照顾,想办法为她医治,就这一点值得她感恩一辈子。

即便是他们也有这里那里的不好,但只要不涉及原则跟底线,顾青荷也不会去计较那么多,反而还会尽自己的努力回报回去。

当初她跟宋书宴成婚,顾家父母其实是问宋书宴要了五贯钱的天价彩礼的,宋书宴因为喜欢她,也就没计较。

事后,顾青荷出嫁了,顾父顾母那是连半点嫁妆都没给,一身旧衣服连一个破包袱都没有的便出嫁了,顾青荷对此也没记恨。

她还是能够理解顾父顾母的,她虽然出嫁没嫁妆,但也没有婆婆挑理,没嫁妆就没嫁妆,公公还不至于盯着这点说事。

宋家田地多,只要顾青荷一心一意的过日子,她嫁过去后的日子不会差。

反倒是家里,真的是急需要这五贯钱,顾青荷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分田的是时候,官府看在宋家的面子上,给不满年龄的大弟也提前分了田的。

如今顾家也是有六十亩田地需要耕种的,六十亩田地虽然好,但是家里却没那么多种子啊!种田除了种子外,农具也不能少。

官府分发的救济粮也只够吃两个月,家里迫切的需要买粮食,需要买农具。

这些东西一一置办下来后,家里也就没钱了,古代工业不发达,铁器那叫一个贵。

宋家父子因为有朝廷给予的赏赐,家中或多或少是有些积蓄的,置办农具这些不成问题,甚至还能再修建一院房子。

要不是因为大家都忙着春耕,一时半会儿的也找不到修房子的人,父子两个也不太会这个,宋家也不至于住茅草屋了。

这房子现在住着还行,可一旦到了冬季风雪稍微大点,这茅草屋是绝对挡不住严寒的,住里面的人不是被冻死就是被坍塌的屋顶给砸死在里面。

家里的茅草屋等到秋收过后,肯定是要重新修建的,这一点宋父在顾青荷跟宋书宴成亲之时就已经说过了。

甚至还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了顾青荷跟宋书宴夫妻两个共同掌管,日后对外,宋家也就是他们夫妻两个当家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