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江柚,环境科学系大三在读。
平生最爱三件事:专业、安静、讲道理。
搬进新小区的第一周,我就碰上了教科书级别的“奇葩邻居”。
垃圾乱扔是开胃菜,午夜蹦迪是家常便饭,在业主群里造谣我是“当代圣母婊”更是常规操作。
我本着科学精神,试图跟他们讲道理。
他们跟我讲“邻里关系”。
我说我们聊聊垃圾分类的生态效益。
他们说我一个学生妹懂什么社会。
行吧。
既然道理讲不通。
那我们就来聊聊物理学的共振频率、消防法第三章第二十八条、以及城市餐饮油烟排放标准。
别误会,我不是想吵架。
我只是想用我的专业知识,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安静、更安全、更适合思考人生的环境。
顺便,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
别惹一个会算风向和污染物扩散模型的环保学生。
真的。
1
我拎着分好类的垃圾下楼。
左手厨余,右手其他垃圾。
脚边还放着一个纸箱,里面是攒了一周的快递盒和矿泉水瓶。
完美。
垃圾分类点就在楼下花园的拐角。
我刚把厨余垃圾扔进对应的桶里,眼角余光就瞥见一团黑影。
“啪”的一声。
一个装满了各种东西、还往下滴着油水的黑色塑料袋,被精准地、抛物线地,扔进了“可回收物”的蓝色桶里。
扔垃圾的是个大妈,烫着一头卷度堪比方便面的小卷毛。
看我盯着她,她眼睛一瞪,两手往腰上一叉。
“看什么看?没见过人扔垃圾啊?”
我指了指她刚扔进去的桶。
“阿姨,您那个……好像扔错了。”
“那是剩菜剩饭,应该扔绿色的厨余垃圾桶。”
她嗤笑一声,上下打量我。
那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刚从原始森林里跑出来的野人。
“哎哟,现在的小年轻,真是爱管闲事。”
“不都一样是垃圾桶吗?扔哪个不是扔?装什么装啊。”
我脾气算好的。
尤其是在专业领域。
我耐着性子解释:“阿姨,不一样的。”
“可回收物会拿去再利用,厨余垃圾会做成肥料。”
“您把油污的垃圾扔进去,会污染掉一整桶的纸皮和塑料瓶,回收站那边就不要了。”
她翻了个白眼。
“说得一套一套的,你谁啊你?环保局的?”
“就你积极,就你高尚,行了吧?”
“在这装模作样给谁看呢?评三好学生啊?”
这天是聊不下去了。
跟一个逻辑闭环的人争论,等于用头撞墙。
我没再看她,弯下腰,准备把自己的纸箱压扁了扔进去。
她反而来劲了。
“怎么不说话了?没词儿了?”
“我告诉你,我们在这小区住了好几年了,都这么扔的,也没见地球爆炸啊。”
“就你,刚搬来的吧?想立人设啊?”
我停下手里的动作,站直了身子。
脸上还挂着笑。
我指了指我们旁边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公共绿地。
草坪绿油油的,旁边的小花坛里开了几朵月季。
“阿姨,您看这片草坪。”
我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
“咱们都希望这里干干净净的,走在路上心情也好,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