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们的手,在咖啡杯上方,郑重地握在了一起。

这是一个由受害者和觉醒者组成的、微小却坚定的联盟。

6

带着江染提供的线索和重新燃起的斗志,我回到了工作室。

我召集团队里仅剩的、真正信得过的两位伙伴,宣布了品牌即将彻底转型的决定——

放弃之前模仿“晴空集”的一切,回归我最初热爱的、带有奇幻童话色彩的“真实瑕疵感”风格。

“林姐,这太冒险了!”伙伴担忧地说,“我们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稳定的客户群……”

“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才是最大的冒险。”我打断他,语气是从未有过的坚定,

“我们要做的,不是另一个苏晴,是唯一的林晚。”

我重新翻开那本尘封的素描本,灵感如同泉涌。

同时,我动用了所有的人脉和积蓄:

一方面开始按照新风格秘密打样;

另一方面,通过江染的关系,联系上苏晴代工厂里一位对压榨行为极度不满的老师傅,拿到了关键性的质检报告和内部成本清单。

我知道,苏晴一定在盯着我。

果然,在我宣布转型的初期,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有些人啊,总是认不清自己的定位。画虎不成,开始返祖画猫了,真是可悲又可笑。”

下面依旧是一堆附和的嘲讽。

但我看着那条状态,第一次,心里没有掀起任何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苏晴,你尽情笑吧。

你很快就会知道,被逼到绝境的猫,亮出的爪子,也能撕碎你那张完美的假面。

我拿起桌上刚刚烧制出的第一个样品——一个带着不规则气泡和手工捏塑痕迹,仿佛初生荆棘缠绕的咖啡杯,在灯光下,它粗糙,却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

反击,从这一刻,正式开始。

7

我的新品牌“荆棘诗”像一颗沉默的种子,在无人关注的角落悄然发芽。

没有盛大宣发,只在清理一新的社交账号上,po出了那组名为【野生】的新品预告图——粗粝的陶土,自由的形态,缠绕的荆棘与绽放的微小花朵。

配文只有一句:“献给所有不完美的、却依旧野蛮生长的灵魂。”

意料之中地,评论区迅速被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占据。

“???林晚受刺激疯了?这什么鬼东西?”

“从模仿苏晴到搞这种地摊货,这品味是坐过山车下跌吗?”

“怕不是江郎才尽,开始走哗众取宠的路线了?”

这些账号点进去,要么是三无小号,要么是专注在各种设计博主动态下捧高踩低的“职业选手”。背后是谁在操纵,不言而喻。

苏晴的第一招,来了——舆论抹黑,试图在我立足未稳时,就用口水将我淹没。

团队的小伙伴气得跳脚,想要下场对线。

我拦住了他们。

“别急,让她唱会儿独角戏。”

我冷静地保存了所有恶意评论的截图,尤其是几个跳得最凶、言辞最恶毒的大V的发言。

然后,我登录账号,发布了一条新动态。

没有辩解,没有争吵。

只有九张图片。

第一张,是我大学素描本上,那幅“荆棘与玫瑰陶杯”的原始手稿,右下角有清晰的时间戳,远在苏晴“野蛮生长”系列问世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