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相对而言,刘贺更喜欢张爱玲的作品。

张爱玲的作品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她以独特的笔触,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元素巧妙融合,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风格。

她的代表作《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虽然也描绘了社会的种种苦难以及个人的痛苦挣扎,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她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和别出心裁的叙事技巧,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命运起伏和情感纠葛。

刘贺开始尝试将张爱玲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融入自身的写作。他不再满足于单纯地记叙小人物的悲惨境遇,而是着力于深入探寻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与微妙的心理波动,以文字映照出人性与社会的真实面貌。

他笔下的故事,开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人物犹如活了过来,在读者面前展现着他们的爱恨情仇。

在这个过程中,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不断尝试各种不同层次的作品,持续探索文学的边界,将自己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通过文字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他深知,自己的文学征程才刚刚启航,未来还有诸多的挑战与机遇等待着他。

览群书万卷,方可笔落惊风雨,“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此等创作之法,于潜移默化中,逐渐成为刘贺的独门风格。文人应当具备品骨,这与刘贺内心深处胸怀天下苍生的信念息息相关。

“我之写作,非独为己,乃为那些于生活中默默承受苦难之人而战。”

——自少时起,刘贺便笃信主人公应如此般存在——其不仅需直面自身之困局,更须肩负起对芸芸众生之责任。此乃一种游侠精神,一种武侠情怀。

入高中后,大刘心中之武侠情怀恰似投入酵母,日盛一日,发酵膨胀。此种情怀于刘贺心头澎湃翻涌,使其难以成眠,仿若有无形之力驱策其去探索那个满溢侠义与豪情之世界。

最终,大刘迷恋上了充满侠义情怀之武侠小说,整个高中乃至高考前夕,其皆沉醉其中,然此并未影响其学业成绩,终得偿所愿,考入新夏朝大学。

尽管他最初接触的武侠小说是金庸先生所著,但真正令大刘痴迷的却是古龙的作品。相较而言,古龙的小说更契合刘贺的喜好。

金庸的小说固然引人入胜,但其情节和人物常常过于理想化,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在现实中,生活并非如金庸小说那般,总是拥有圆满的结局,亦不会有李寻欢、令狐冲、张无忌等此类人物的存在。

而阅读古龙的小说则截然不同,我们只需沉浸其中,尽情领略故事所带来的刺激与快感。

古龙笔下之人物,多具好奇之心,行事特立独行,其风格与性格特征,皆令人感到畅快异常。虽故事情节或无甚差异,然每一则皆能予人全新之体验与感悟。

大刘所钟情者,乃楚留香也。楚留香性格沉稳、幽默,善于交际,情商颇高,机智过人,善解谜,敢于挑战权威,具不屈不挠之精神。

然此武林江湖与现实之间,仿若横亘一难以跨越之鸿沟,虽充满无穷魅力与想象,终难以将其精神世界完整映照于现实生活。大刘仍独自沉思,是否有一历史长河,可供吾踏入其中,以解脱那不安分灵魂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