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酒店公寓的清晨,是被精确计算过的。
七点整,周综已经坐在临窗的餐桌主位,面前摊着英文版的《金融时报》。
晨曦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黄浦江染成一条浮光的金带,脚下的外滩建筑群如同精致的模型。
餐厅里悄无声息,只有骨瓷杯碟偶尔碰撞发出的细微清响。
林晚走进来时,带着一身柔和的香根草与鸢尾的香气。
她穿着一身浅杏色的羊绒套装,长发挽起,露出纤细白皙的脖颈,姿态优雅得像从时装画报上走下来。
她在他对面坐下,佣人张妈悄无声息地为她倒上温度刚好的咖啡。
“今天有什么安排?”
周综的目光并未从报纸上移开,声音平稳,像在询问天气。
“下午和苏太太约了去看一个私人收藏的中古珠宝,”
林晚用小银匙轻轻搅动着咖啡,声音轻柔:“大概四点左右,司机会送我过去。”
周综“嗯”了一声,不再说话。
这是他们日常的对话模式,高效,礼貌,不带多余的情绪。
他享受这种秩序感,享受一切尽在掌握的稳定。
林晚是他精心挑选并塑造的妻子,美丽、得体,是他成功人生拼图中完美的一块。
然而,最近,这块拼图出现了细微的、几乎不可察觉的错位。
第一次察觉,是在一个月前的某个晚上。
他应酬晚归,身上带着酒气和雪茄味,靠近想吻她,她却下意识地偏过头,虽然立刻掩饰性地说了句“累了”,但那瞬间的躲避,像一根细小的刺,扎进了周综过于敏锐的神经。
接着是气味。
她身上偶尔会残留一丝极淡的、陌生的木质香调,不同于她常用的任何一款香水,更沉郁,更带有侵略性。
那味道不属于任何一场下午茶或珠宝展。
还有她外出频率的微妙变化。
她开始更频繁地使用那个位于西岸、她名义上的工作室。
理由总是很充分——“灵感来了”,“需要安静的空间”。
周综从未阻拦,他甚至鼓励她有自己的爱好,只要它们不打扰主宅的秩序。
但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悄然生长。
周综是个建筑师,他相信结构和数据,不相信巧合。
他需要证据,需要像分析建筑结构应力一样,找出他婚姻生活中这丝不和谐的“应力集中点”。
他动用了些不为人知的渠道,弄来了一套最高端的微型追踪窃听装置,薄如蝉翼,待机时间极长。
选择载体时,他看中了林晚几乎从不离身的那只喜马拉雅鳄鱼皮手包——那是他们结婚纪念日他送的礼物,象征着她的身份,也象征着他的占有。
某个深夜,确认林晚熟睡后,他在书房柔和的灯光下,像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
他用特制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撬开包内衬一个极其隐蔽的线脚,将那个冰冷的金属薄片嵌入其中,再完美地缝合。
他的动作稳定,眼神冷静,不带丝毫情绪,仿佛只是在调试一个复杂的建筑模型。
做完这一切,他将包放回原处,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此刻,早餐桌上,他看着林晚优雅地用餐,看着她接过张妈递上的、那个刚刚被动过手脚的手包。
阳光洒在她完美的侧脸上,她对他露出一个无可挑剔的、温顺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