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群如同潮水般簇拥着她离开,华丽的休息室瞬间空荡下来,只剩下林默一个人,和满地狼藉的、无声的冷漠。

她缓缓地、极其缓慢地蹲下身,手指颤抖着,捡起那个屏幕碎裂的平板。裂痕扭曲了她映在上面的脸,苍白,脆弱,眼底却有一股被逼到绝境后悄然燃起的、不肯熄灭的火焰。

有些承诺,可以被轻易背弃。

有些功劳,可以被随意窃取。

但真相,永远不会永远沉默。

她用手指,一遍又一遍,徒劳地擦拭着屏幕上那并不存在的灰尘。然后,她挺直了那单薄却异常坚韧的脊背,像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一步步走向那个喧嚣震天、光芒万丈、属于苏晴的舞台方向。

她要去亲眼见证,这场建立在谎言与背叛之上的虚假荣耀,究竟能攀升到怎样的高度。

因为她比谁都清楚——

爬得越高,摔下来,才会越痛。粉身碎骨。

第二章:窃取的王冠

颁奖典礼主会场,穹顶之下,星光如同碎钻般铺满视野。巨大的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光芒,摄像机如同密林的枪口,无声地扫射,捕捉着每一张面具下的真实与虚伪。

镜头屡次贪婪地眷顾着坐在前排正中央的苏晴。她微微侧着头,与身旁那位国际大导演低声交谈,偶尔用手背轻掩嘴唇,发出恰到好处的轻笑,每一个角度都完美无瑕,仿佛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艺术品。当镜头推近时,她会适时地抬起眼,对着镜头绽开一个混合着谦逊与自信的微笑,眼底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

林默站在后台与前台交界的阴影里,这个位置光线昏暗,能清晰地看到舞台上的一切,也能窥见部分嘉宾席的反应。她看着苏晴那在聚光灯下几乎在发光的侧影,胃里一阵翻江倒海的恶心,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啃噬着她的五脏六腑。

过去三年那些被刻意遗忘、被强行美化的画面,此刻如同挣脱了闸门的洪水,汹涌地冲入她的脑海,清晰得令人窒息。

那是无数个深夜,在苏晴成名后租下的、那间隔音效果极好的私人录音棚里。她独自一人,面对着巨大的显示屏,屏幕上苏晴的脸被放大到极致,唇形开合。她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调整自己的气息、情绪、咬字,确保自己发出的每一个音节,都能与屏幕上苏晴的唇形、表情、甚至细微的肌肉颤动完美融合,天衣无缝。

苏晴有时会站在棚外,透过巨大的隔音玻璃看着她,像审视一件工具。当效果令人满意时,苏晴会露出赞许的微笑,用手指比一个“OK”的手势;但当稍有瑕疵,她便会不耐烦地敲敲玻璃,拿起对讲机,声音透过耳机传来,带着挑剔和不满:“默默,这里情绪不够饱满,你要更绝望一点,带着哭腔,但不是真的哭出来,懂吗?”、“这个字的咬字不对,太用力了,重来一遍。”、“我要的是空灵,不是飘!再来!”

那时,她被巨大的痛苦和对“友情”的依赖蒙蔽了双眼,真的以为她们是在为共同的梦想努力,所有的苛刻都是为了追求极致的完美。

苏晴凭借着她配音的几部大制作,接连爆火,演技(或者说台词表现力)备受赞誉,资源飞升,迅速跻身一线。而林默,始终是那个隐藏在苏晴巨大光环背后的、见不得光的影子。拿着远低于行业标准的“助理”工资,住在苏晴公司提供的小公寓里,承受着外界“扒着苏晴吸血”、“心机深沉想上位”的恶毒揣测和网络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