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很快到来。
校学生会组织的跨院系学术竞赛组队,前世,她和陆淮舟分别是经管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队长,在项目选题上争得面红耳赤,最终不欢而散,各自带队。
这一次,当陆淮舟作为计算机学院代表,带着他那份无可挑剔却过于技术化的方案上台阐述时,沈清欢安静地听着。等他讲完,在其他队员提出各种质疑时,她站了起来。
陆淮舟的目光习惯性地带上了警惕和审视,准备迎接她的“炮火”。
然而,沈清欢只是微微一笑,声音清柔,带着恰到好处的敬佩:“陆同学的方案逻辑清晰,技术架构非常前沿,让我受益匪浅。”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包括陆淮舟。他蹙眉看着她,仿佛在确认眼前这个人是不是他认识的那个沈清欢。
沈清欢无视他的目光,继续道:“不过,我在想,如果能在用户交互层面做一些更人性化的优化,比如这里……或许能更好地体现项目的商业价值和应用潜力。”她指出了几个非技术核心、却关乎用户体验的细节,语气谦和,完全是探讨的姿态。
陆淮舟眼中的警惕慢慢转化为沉思。他不得不承认,沈清欢的点子切中要害,是他纯粹技术思维下的盲区。
最终,在沈清欢主动释放的善意和她确实有价值的建议下,两人破天荒地组成了联队。陆淮舟负责技术攻坚,沈清欢负责市场分析和商业策划。
合作过程中,沈清欢彻底贯彻了“温柔、体贴、专业”的新形象。她会在他熬夜敲代码时,默默递上一杯温热的咖啡;会在讨论陷入僵局时,用巧妙的话语化解尴尬,引导思路;会在他因为一个技术难题眉头紧锁时,轻声说一句:“别急,慢慢来,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陆淮舟从最初的极度不适和怀疑,到渐渐习惯。他发现,这个不再与他针锋相对的沈清欢,思维敏锐,共情能力强,在很多问题上都能与他产生奇妙的互补和共鸣。她看他的眼神,不再充满挑衅,而是带着一种……他看不懂的、柔和又复杂的光。
他甚至开始不自觉地在人群中寻找她的身影,会在她因为受凉轻轻咳嗽时,下意识地将会议室窗户关上。这些细微的变化,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
3 冰山下的裂痕
竞赛项目进行得很顺利,他们的联队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极高的评价。频繁的接触中,沈清欢也在重新认识陆淮舟。
前世,她只看到了他的冷酷和强势。这一世,她看到了他的专注,他的负责,他对技术的极致追求,以及……隐藏在冰冷外表下,偶尔流露出的笨拙。
一次,她胃病犯了,脸色苍白地趴在桌子上。陆淮舟进来,看到她的样子,脚步顿了一下。他没说什么,转身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他回来,将一盒胃药和一瓶温热的矿泉水放在她手边,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吃点药。”
还有一次,团队聚餐,有人起哄让沈清欢唱歌。她有些窘迫,她唱歌实在不算好听。就在她为难时,陆淮舟忽然拿起话筒,面无表情地说:“我唱。”然后,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唱了一首与他气质完全不符的、调子跑到天际的情歌,成功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也解了她的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