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小姐,您怎么来了?这儿脏,别污了您的衣裳。”

“刘掌柜,” 我露出一个职业假笑,“从今天起,这作坊,我接管了。”

刘掌柜脸上的笑瞬间僵住:“大、大小姐,您别开玩笑了,这织布的事儿……”

“我没开玩笑。” 我拿出备案文书拍在桌上,“看到没?官方认证的新技术。以后,咱们不跟顾家玩价格战了,咱们玩降维打击!”

我撸起袖子(虽然这身古装袖子不太好撸),开始我的“作坊改革大业”。

第一步:标准化生产(逼死老师傅)

我指着图纸上的新织机零件,对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师傅说:“各位老师傅,照着这个做,尺寸必须分毫不差!”

老师傅们面面相觑,一个姓王的老匠人梗着脖子:“大小姐,织布不是儿戏!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怎么能说改就改?这尺寸,凭手感就行!”

“手感?” 我挑眉,“王师傅,您今天手感好,织的布一丈二,明天手感不好,织一丈一,客户是要做衣服还是玩拼图?必须标准化!以后每个零件都要用我设计的‘标准尺’量过!”

我拿出连夜让春桃找木匠做的简易游标卡尺(粗糙版)。老师傅们看着这“奇技淫巧”,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第二步:流水线作业(逼疯老员工)

我把原本一个人包干到底的织布流程,拆成了“纺纱、染色、整经、织造、质检”五个环节。

工人们全傻了。织工李大叔嚷嚷:“大小姐,我织了一辈子布,从来都是自己纺自己织!你这拆开来,我还算织工吗?”

“李大叔,” 我拍拍他肩膀,“这叫专业化分工!您织布手艺好,就专心织布,纺纱快的去纺纱,效率能翻倍!效率高了,工钱翻倍!”

一听“工钱翻倍”,大部分人的眼睛亮了。只有几个老顽固还在嘟囔“不合规矩”。

第三步:KPI考核(全员懵逼)

我立了块大木板,上面画了表格:“以后,每人每天干了多少活,质量如何,都记在这‘绩效板’上!每月绩效前三名,额外奖励五钱银子!”

作坊里鸦雀无声,然后炸锅了。

“绩效是啥?”

“还要记账?”

“干得多还能多拿钱?”

“没错!” 我站在一个木箱上,开始了我的首次“全体员工大会”,“以后,咱们作坊,不养闲人,只奖励能人!干得好,吃肉!干得差,喝西北风!”

这套现代管理方法把这群古人整得晕头转向,但“多劳多得”是硬道理,大部分人还是充满了好奇和……对银子的渴望。

改革过程鸡飞狗跳。王师傅差点因为零件尺寸差了一根头发丝跟我急眼;李大叔第一次只做织造环节,别扭得差点同手同脚;记绩效的伙计更是写得满头大汗。

但效果是显著的!半个月后,第一匹采用新工艺的“炫彩流光锦”下线了!那色泽,那质感,那正反两面截然不同的精美花纹,在阳光下流光溢彩,直接把所有人都看傻了!

王师傅摸着那布料,手都在抖:“老、老夫织布五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如此神乎其技!”

刘掌柜看着布,又看看我,眼神彻底变了,从轻视变成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