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这种集体性感知扭曲揭示了“规则遵守”机制的异化——当标准化演练流程与催眠声波结合,住户对“疏散指令”的理性执行逐渐演变为基于幻觉的无意识服从,个体判断力在群体暗示中被显著削弱。与此同时,陈镜在整理父亲遗留的研究资料时,发现一份标注“群体心理暗示实验”的手稿,其中详细记录了“通过特定声波频率强化群体行为一致性”的实验设计,其流程节点(如“警报声触发α波释放”“视觉暗示锚定”)与本次演练的时间线完全重合。

演练结束后,李默以设备检修为由进入物业主管老张的办公室,在文件柜底层发现了一枚印有“声波发生器专用”的备用电池,其型号与他检测到的α波发射装置参数匹配,这让他开始怀疑老张在演练中扮演的角色。

公共区域

云境大厦的公共区域始终维持着一种诡异的秩序。赵天成是这种秩序的完美践行者——每日清晨七点零三分准时出现在垃圾投放区,分类垃圾桶内的塑料瓶总是按瓶口朝向统一排列;电梯间的不锈钢镜面若有指印,他会用随身携带的酒精湿巾立即擦拭。住户们将其视为模范住户,却无人察觉他风衣内袋里那本记录着302室连续三天未分类投放垃圾、1501室私占消防通道等违规行为的黑色笔记本。

这种秩序在17层天台被彻底撕裂。死者坠亡现场的勘察报告显示,西侧围栏的四颗固定螺丝呈现出专业级别的松动痕迹:螺纹切口平整,金属疲劳度检测显示为近48小时内的人为操作,而非自然老化。讽刺的是,《云境大厦住户公约》第三章第七条明确规定:“住户应共同维护公共设施完好,发现松动、损坏需立即上报物业”——这条被赵天成在业主大会上反复强调的条款,此刻正以一种荒诞的方式印证着公共区域的危险本质。

陈镜的发现将事件引向更深层的阴谋。这位建筑设计师在勘察时用紫外线灯照射地面,淡绿色的荧光轨迹突然显现:从天台入口延伸至围栏边缘的虚线箭头,与他父亲遗留的“视觉引导系统”图纸完全吻合。该系统本用于商场紧急疏散路径设计,却被改造为心理暗示装置——通过特定角度的线条排列,在视觉上压缩安全区域边界,诱导行走者不自觉向危险边缘靠近。荧光物质的半衰期检测显示,这些标记绘制于死者坠亡前7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