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说的对,
不周迅说的对
没不要宫斗!
活得久就行!
我陈婉茵,重新定义宫斗冠军!
第一章:《进府那天,我先把厨房认成了寝殿》
宝亲王府的朱漆大门比我爹教书的学堂门槛高两寸。
我提着裙角,一脚踩空,"咚"地磕掉了额前绒花。
旁边的小太监憋笑憋得肩膀直抖,我顺势把绒花塞进他手里:"赏你,回头换糖吃。"
——陈家家训:初到陌生地,先给周围人塞糖,日后好打听路。
府里管事嬷嬷姓赵,一张圆脸蒸得发面似的白。
她指着我,对一排丫鬟朗声宣布:"这是婉格格,往后住流云阁。" 我眯眼望去,流云阁飞檐翘角,云影当真在瓦上淌。
再低头,只见自己脚边滚来一粒青豆——厨房刚抬过去的午膳,糖醋小排蹦出来的"逃兵"。
我肚子"咕噜"一声,比府里晨钟还响亮。赵嬷嬷的眉尾抖了抖:"格格,您......饿了?" 我诚实地点头。
于是,她临时改口:"先领格格去用膳,认路不急。"
这一拐弯,奠定了我后半生的方向——往膳房走。
膳房比寝殿热闹:白汽蒸腾,锅铲翻飞,油花"刺啦"作响。
炒菜的刘师傅裸着一条胳膊,肌肉比王爷的侍卫还棱角分明。
他翻锅时不忘冲我咧嘴:"新来的小主?尝块桂花糕。" 糕还热,桂花镶在面上,像开了一朵朵小黄伞。
我一口下去,甜得眼眶发酸——原来王府的糖比家里的更舍得放。
我暗暗发誓:此地甚好,我要长留。
就在我对着第二块糕吹气时,背后忽然一声轻咳。
那声音不高,却带着冷风,吹得灶膛火苗都矮三分。 "何人在此?" 我转身,嘴里还叼着半口。
面前站着一位年轻男子,蟒袍未系,领口露出一截锁骨,像膳房刚出锅的玉色馒头。
赵嬷嬷慌忙行礼:"王爷,婉格格初到,奴婢带她熟悉——" "熟悉到灶台上?"他挑眉。
我咽下糕点,顺嘴接话:"民以食为天,先熟悉天,再熟悉地。"
话音落地,满屋厨子集体倒吸凉气。
王爷却笑了,眸子弯成月牙:"好一个'民以食为天'。
你叫什么名字?" "陈婉茵。" "封号想好了,就叫'婉'吧。"
他顿了顿,补刀,"听着温顺,省得你到处乱钻。"
估计他本意想用“碗”吧!
于是,十七岁的我,因为两块桂花糕,成了宝亲王府的婉格格。
当天夜里,府里女眷纷纷送来贺礼:
高侧福晋送了一本《女则》,扉页写着"安分守己";
富察格格送了一盒湖笔,附言"多抄佛经,少抄菜谱";
金贵人最实在,直接送了三尺白绫——"用不上最好,备着。"
我翻看礼物,越翻越困,索性抱着《女则》睡过去。
梦里,桂花糕变成小船,载着我漂进一条奶白色河流,河对岸竖着一块牌匾: "此去不争,吃饱就行。"
次日清晨,我被窗外鸡叫惊醒。
赵嬷嬷掀帘进来,笑得见牙不见眼:"格格,王爷口谕,让您去正殿请安,顺带......把早膳呈上去。"
我:??? 原来,王爷昨夜回书房,突发奇想:"婉茵既懂'民以食为天',不如让她管天——往后早膳由她配菜单。"
我脚一软,差点跪进脸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