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机械地接过,指尖碰到他微凉的皮肤,像被电流击中般猛地一缩。
“谢……谢谢陆总。”她声音干涩,几乎说不出话。
陆琛微微颔首,并未多言,随着人流走向车门,准备在下一站下车。挺拔的背影很快消失在拥挤的车厢连接处。
仿佛他刚才那句石破天惊的话,只是林晓极度紧张下产生的幻觉。
可是,手中电脑屏幕依旧亮着,那句台词刺眼地存在着。
林晓抱着电脑,缓缓靠在冰凉的金属车厢壁上,双腿发软。
完了。他看到了。他不仅看到了她的“不务正业”,还用她书里的台词……调侃了她?
下周一,她该怎么办?
2 会议室的心跳
周末两天,林晓是在前所未有的焦虑中度过的。
她无数次复盘地铁里的场景,试图从陆琛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上分析出一点端倪。是嘲讽?是轻视?还是纯粹觉得有趣?
周一终究还是来了。
会议室里,林晓和团队同事严阵以待。她穿着最干练的职业套装,化了精致的淡妆,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专业、冷静,尽管手心一直在冒汗。
当陆琛在项目组人员的簇拥下走进会议室时,林晓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他依旧是那副清冷矜贵的模样,目光扫过全场,在与林晓对视的瞬间,没有任何停留,仿佛她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与会人员。
提案开始,一切顺利。林晓的直属上司王经理主讲,她负责配合播放PPT和补充细节。
就在提案接近尾声,王经理做完总结陈词后,陆琛修长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目光越过王经理,精准地投向了努力降低存在感的林晓。
“林小姐。”他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
林晓脊背一僵,强迫自己抬起头,迎上他的视线:“陆总,您请说。”
“刚才提到的关于目标用户情感共鸣点的部分,我觉得很有意思。”陆琛身体微微后靠,椅背承受了他的重量,姿态却依旧带着无形的压迫感,“如果抛开数据,从更感性的层面来看,你认为我们最应该抓住用户的哪一种‘情感冲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甚至有些刁钻的问题。数据已经展示完毕,他现在要的是“感觉”。
所有同事都为她捏了把汗,王经理更是紧张地看着她。
林晓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这是考验,也是他在地铁事件后,给她的第一个“下马威”。
她不能退缩。
短暂的紧张过后,职业素养和身为作家对情感的敏锐洞察力占据了上风。她站起身,走到PPT前,调回到用户画像那一页,声音清晰而坚定:
“陆总,我认为是‘陪伴感’与‘被理解’的冲动。”
她顿了顿,感受到陆琛的目光带着审视落在她身上,她继续道:“现代都市人,尤其是我们的核心用户群体,他们并不缺少信息和娱乐,但他们极度缺少深度的心灵共鸣和情感陪伴。我们的产品,不应该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具,而应该是一个‘懂得’他们喜怒哀乐的伙伴。就像……”
她脑海中瞬间闪过自己笔下的人物,闪过无数个夜晚读者在评论区诉说的故事。
“就像读一本好书,爱一个对的人。最打动人的,永远不是华丽的技巧,而是那句‘啊,你原来也这样想’的瞬间共鸣。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出这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