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授是我国顶尖的肿瘤学家,二十年前,他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刚完成一份重要的抗癌药物研发初步方案,就因过度劳累突发心梗,倒在了实验台前,年仅五十六岁。他留下的方案,被业内认为是攻克晚期癌症的关键突破口,可二十年来,尽管无数研究员前赴后继,却始终没能突破其中的技术瓶颈。
复活仪式在实验室的特殊密闭空间里进行。林默站在中央,手里捧着苏教授生前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苏教授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笑容温和,身后是一排排的实验设备。林默集中精神,调动体内的能量,胸口的暖流缓缓涌出,在他面前汇聚成一道耀眼的白光。几分钟后,白光散去,苏教授穿着熟悉的白大褂,站在了原地。
苏教授先是茫然地环顾四周,当看到实验室里更先进的仪器和年轻的研究员时,愣了许久。直到林默上前,轻声说道:“苏教授,您好,我叫林默。您已经去世二十年了,是我把您复活的。现在是2035年,您留下的抗癌药物研发方案,我们还在继续研究,但遇到了一些瓶颈。”
苏教授缓缓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的胸口,又看了看自己的双手,眼眶渐渐湿润:“二十年了……我还以为,再也看不到抗癌药成功的那天了。”他走到实验台边,看着上面摆放的、基于他当年方案改进的研究资料,手指轻轻拂过纸面,语气里满是感慨,“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教授立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经验,结合这二十年来的技术发展,很快就找到了当年方案的突破口。他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和年轻的研究员们一起讨论、实验,常常忘记了吃饭和休息。林默偶尔会去实验室看他,每次都能看到苏教授专注的身影,以及他脸上因找到解决办法而露出的欣慰笑容。
有一次,林默忍不住问:“苏教授,您复活后,有没有觉得不适应?或者……后悔被复活吗?”
苏教授放下手中的实验器材,摘下眼镜擦了擦,笑着说:“不适应肯定是有的,毕竟一下子跨越了二十年,很多新技术都需要重新学习。但后悔?从来没有。能有机会继续研究抗癌药,能有机会看到更多癌症患者摆脱痛苦,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小林,谢谢你,给了我完成心愿的机会。”
林默心里暖暖的,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之后,他又陆续复活了几位文学界和哲学界的泰斗。其中,哲学家陈敬之先生的一番话,让林默印象深刻,也第一次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一丝动摇。
陈先生生前以犀利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闻名,他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研究。复活后,陈先生没有急于投入研究,而是拉着林默坐在实验室的休息区,泡了一壶茶,平静地问:“小林,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复活这件事本身,可能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挑战?”
林默愣了愣,他之前满脑子都是如何用能力造福人类,从未想过这个问题:“陈先生,可复活能让伟人继续为社会做贡献,能让失去亲人的人重获幸福,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