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他没有打开IDE(集成开发环境),而是新建了一个Excel表格。在A1单元格,他郑重地敲下了一行标题:

**《Project Nuomi:生命体征与行为数据监控V1.0》**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构建表格的框架。

A列:时间戳(精确到分钟)。

B列:事件类型(喂奶/睡眠/哭闹/输出)。

C列:数据量(奶量ml/睡眠时长min/哭闹分贝dB/输出类型)。

D列:触发条件(主动/被动)。

E列:解决方案(拍嗝/换尿布/安抚)。

F列:响应时间(从哭闹到平静的时长)。

G列:备注(观察到的特殊现象)。

一个简陋但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就这么建成了。从这一刻起,小糯物的每一次哭、每一次睡、每一次吃,都不再是无序的混乱,而是可以被记录、被量化、被分析的数据点。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复盘昨晚那场长达两小时的“哭闹事故”。他凭着记忆,在表格里输入数据,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

接着,他开始 tackling 第二个难题:哄睡。

每次哄小糯米睡觉,都像是一场玄学。有时候拍拍就睡了,有时候抱着走一个小时都没用。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让林默抓狂。

他决定采用自己最熟悉的测试方法——A/B测试。

他打开音乐软件,搜索“婴儿摇篮曲”,下载了排名最高的二十首歌曲。然后,他又搜索了“白噪音”,下载了包括风声、雨声、海浪声,甚至吸尘器声在内的十几种音频。

他的测试工具,是妻子孕期买的智能手环,可以监测心率。

测试开始。

他先给昏昏欲睡的小糯米播放了一首流行的摇篮曲《宝贝宝贝》。手环显示,小糯米的心率从80瞬间飙升到了95,还皱起了眉头。

“Pass。过于吵闹,旋律复杂,干扰入睡进程。”林默在备注里写道。

然后是白噪音——海浪声。心率下降到85,但十几秒后又开始波动。

“效果不持续,可能存在不规律的波峰,导致惊跳。”

就这样,他像一个严谨的科学家,一首一首地测试,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妻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