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分之势已成,但版图早已不局限于中原。三家的探索队、开拓团,驾驶着利用新技术制造的载具,越过曾经的边界,深入西域,远渡重洋,将已知的世界迅速瓜分。魏之铁骑踏遍草原大漠,汉之仁政播撒于南疆丛林,吴之舰队纵横七海,占据星罗岛屿。全球,在短短数十年间,被纳入了这全新的“魏、汉、吴”三大阵营之下,形成了一种微妙而紧张的平衡。摩擦时有发生,在新式武器下,小规模的冲突都显得惊心动魄,但谁也不敢轻易开启全面大战,不仅因为相互忌惮,更因为那高悬于记忆深处的“金色眼眸”。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汉丞相诸葛亮,他的变化最为深刻。
自那次强行“借东风”沟通天外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技艺”发生了质的蜕变。传统的奇门遁甲、五行术数,在与那超越认知的存在短暂接触后,仿佛被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不再仅仅依靠星象与推演,他的精神力量,或者说“神识”,开始能隐约捕捉到来自虚空中的某种“能量流”与“信息弦”。
在成都郊外的密室内,诸葛亮闭目盘坐。四周不再是烛火与符箓,而是悬浮着数个来自天外的奇异晶体,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他的指尖在虚空中划动,带起道道淡蓝色的数据流般的轨迹。他在尝试理解,进而“编译”那些伴随技术而来的、更深层次的宇宙规则。
“召唤”的技艺,同步上升。
起初,他只能勉强召唤来一些零散的技术图纸或小块的特殊材料。渐渐地,他能更精准地定位“资源”。一次北伐筹备中,面对魏军的能量护盾,他于五丈原设坛,不再是祈求星力,而是以神识为引,强行从虚空中“召唤”来了一束精准的“定向emp(电磁脉冲)”,瞬间瘫痪了魏军前沿阵地的所有电子设备,虽因消耗巨大未能扩大战果,却已震撼曹魏。
后来,他甚至能进行小范围的“物质重构”,将普通的岩石短暂转化为高强度的合金,用于紧急修复关隘。他意识到,这所谓的“召唤”,本质上是向那个曾投下火球与技术的“源头”——那双金色眼眸背后的存在——进行“申请”或“借用”。每一次成功的召唤,都让他对那源头的规则多一分了解,同时也让他感觉自己的灵魂,与那冰冷的、非人的存在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联系。
他时常在深夜仰望星空,那双金色的眼眸虽未再直接出现,但他能感觉到,它们无处不在,就在那星光之后,在那物理规则的底层,静静地观察着,记录着。
这一日,三大势力的领袖与核心智囊,因边境发现的一处巨大、非三国所属的古代遗迹(或许是更早时期外星造访的残留)而举行了一次罕见的远程会谈。巨大的光幕上,映出曹操威严、刘备沉静、孙权警惕的面容。
曹操率先开口,声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孔明,你汉室得天之助,技术日新月异。然天下终须一统。汝那召唤之术,可能助朕扫平寰宇?”他的眼中,闪烁着对终极武力的渴望。
刘备温言道:“曹公何必执着于征伐?如今天下百姓刚得温饱,当以休养生息为上。”但他看向诸葛亮的目光中,也带着一丝询问,汉室的科技发展,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丞相这日益精深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