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细微的谈话声从前方一排书架的尽头传来,压得很低,却因这死寂的环境而显得格外清晰。一个清冷坚定,一个沉稳温和——是皇姐和谢珩!

萧令容屏住呼吸,悄无声息地靠近,透过书架的缝隙望去。

只见萧清晏和谢珩并肩坐在一盏孤灯下,中间摊开着数卷巨大的舆图和账册。此时的萧清晏约莫十八九岁,已初具长公主的威仪,但眉眼间尚存几分年轻人的锐气与光亮。谢珩则一身低阶官员的常服,面容比初见时成熟了些,眼神专注而明亮。

“你看这里,”萧清晏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上一处标记,“漕运之利,十之七八皆入世家私囊,国库所得寥寥。边境将士粮饷拖欠已久,若遇战事,后果不堪设想。”

谢珩的目光紧随她的指尖,眉头紧锁:“不仅是漕运,盐铁、矿税…几乎所有要害,都被他们把持。寒门学子苦读十年,即便有幸得中,若无世家举荐或巨额‘孝敬’,也只能领些闲散官职,抱负成空。”

他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愤懑,那是寒门子弟共同的不平。

“所以必须改!”萧清晏斩钉截铁,眼中跳动着火焰,“科举改制,擢选真才;清查田亩,追缴偷漏税款;裁撤冗余官职,打破世家垄断…谢珩,我知道这条路艰难,但必须要有人走。”

谢珩转头看她,灯光在他深邃的眼中投下光影:“殿下可知,此举是与整个天下的既得利益者为敌?前方可能是万丈深渊。”

“我知道。”萧清晏迎上他的目光,毫无畏惧,“那你呢?可愿与我同行?”

短暂的沉默。谢珩的目光从她英气逼人的脸庞,落到她按在舆图上因用力而微微发白的手指。

然后,他缓缓伸出手,覆盖在她的手背上。他的动作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清晏,”他第一次省去了敬称,声音低沉而清晰,“道之所向,虽千万人吾往矣。无论深渊几何,谢珩愿为殿下手中之剑,身前之盾。”

萧清晏的眼眸瞬间亮了,仿佛盛满了整个星河。她反手握住他的手,唇角扬起,那是一个毫无阴霾、充满希望与信任的笑容。

“好!待我他日掌权,你为股肱,我们携手,定要还这天下一个清明!”

灯下,两人的手紧紧交握,目光交融,是志同道合的激荡,是情愫暗生的悸动。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丝线将他们缠绕,紧密而炽热。

躲在书架后的萧令容怔怔地看着这一幕。

这是她从未知晓的过往。她只知道后来皇姐与谢珩势同水火,只知道谢珩成了世家的代言人,只知道那场血染寺庙的悲剧。却不知他们曾有过这样盟誓般的时刻,有过如此相同的理想与热血。

为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谢珩为何背弃了誓言?他若真心要杀皇姐,此刻眼中的真诚和热忱又算什么?

无数疑问几乎要冲破她的胸腔。她必须知道真相!

她下意识想冲出去,想质问此时的谢珩,将来为何要负了皇姐!想警告皇姐,不要全然信任眼前这个人!

然而,就在她脚步将动未动的刹那,那股熟悉的、蛮横无比的力量再次攫住了她。时间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粗暴地揉捏,眼前的画面开始扭曲、旋转,灯光、书卷、那对相依的身影…一切都在飞速褪色、拉远、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