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05年的杭州,房价尚未起飞,但已经有了上涨的苗头。萧帆的启动资金虽然不多,但如果用在刀刃上,足以撬动一个改变命运的杠杆。
他没有选择直接买房,因为周期太长。他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当时还未被大众重视的领域——淘宝。
2005年,淘宝刚刚成立两年,正处于野蛮生长的初期。无数未来的商业大佬,此刻都还只是在出租屋里打包发货的小卖家。
萧帆凭借着后世的记忆,清晰地知道,服装,尤其是女装,将是淘宝上最赚钱、流量最大的类目之一。
而杭州,本身就是女装的货源地。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在未来几十年里,都是全国服装行业的风向标。
他的计划很简单:在四季青拿货,在淘宝上卖。利用信息差和超前的运营理念,迅速积累资本。
说干就干。
萧帆利用休息日,一头扎进了四季青。这里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拖着黑色塑料袋的拿货商。空气中弥漫着新衣服特有的味道和砍价的嘈杂声。
他没有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逛,而是直奔几个他记忆中未来会火起来的韩风女装档口。2005年,韩流正盛,这种风格的衣服绝对是爆款。
他用一个上午的时间,选定了七八个款式,每款都只拿了几件样衣。然后,他花了三百块钱,请了一个在校的摄影系大学生,在西湖边找了个漂亮的角落,给这些衣服拍了一组远超当时平均水平的“大片”。
没有粗糙的假人模特,没有昏暗的室内背景。只有明媚的阳光,美丽的风景,和穿着时尚衣服的漂亮模特(摄影系学生的同学友情出演)。
照片拍出来,效果惊人。
接下来是开店。萧帆去电脑城花了三千块组装了一台电脑,在自己的出租屋里拉了根网线。注册店铺,取名“杭风衣舍”,把处理好的图片挂了上去。
定价上,他也玩了个花样。他没有随大流走低价路线,而是将价格定得比批发市场高出三到四倍,营造一种“高档韩风”的感觉。同时,他花钱刷了几个好评和销量,制造出店铺已经开张并有顾客的假象。
一切准备就绪,萧帆开始了他白天在酒店当行李员,晚上回家当淘宝店主的双面人生。
起初的几天,店铺无人问津。萧帆并不着急,他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他将自己仅剩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到了当时刚刚兴起的“淘宝直通车”推广上。
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2005年,绝大多数卖家都还不懂付费推广的玩法。
钱烧下去,效果立竿见影。
店铺的流量开始暴增,很快,“叮咚”一声,传来了第一笔订单的提示音。
萧帆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有了第一单,就有第二单,第三单……
他那些远超时代的店铺装修、模特图和精准的付费推广,像一把锋利的刀,迅速在当时还是一片蓝海的淘宝女装市场里,撕开了一道口子。
订单越来越多,他白天在酒店上班时,旺旺的提示音都会在脑海里“叮咚”作响。晚上回到出租屋,他就开始打包、填快递单,忙到凌晨。
第一个月结束,萧帆盘点了一下,除去所有成本,他净赚了八千多块!
这比他当行李员的工资高了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