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珠海航展内部,热浪夹杂着引擎轰鸣与人群喧嚣,一如这片土地对未来战争形态的躁动与猜测。

人群中,一位穿着便装却步履笔直的男子低调穿梭。他面庞坚毅,短寸发型隐约露出军绿色的修剪痕迹,眉宇间带着一股沙场历练后的凌厉。

他是戚凌云,陆军中部战区某合成机步旅步兵营营长,此刻正利用休假时间,独自一人来到航展,打着“技术参观”的名义,却肩负着一份沉重的任务——为即将组建的“全大夏最强蓝军旅”寻找革新思路。

从编制到战法,从侦察到突袭,这支部队将成为红军的试金石与磨刀石,必须跳脱传统套路,必须拥抱未来三十年的战争逻辑。

而现在,他正为一个关键问题发愁——武器革新。高端设备不是没有,但真正适合实战、能小规模部署的,凤毛麟角。

正当他陷入沉思时,一阵轻微的引擎嗡鸣掠过耳边。他循声望去,看到不远处人群围成了一个小圈,一架银灰色的四轴无人机正灵活穿梭在空中,时而腾升,时而翻转,时而原地悬停,一位年轻人正操控着它做各种复杂机动,动作流畅,机体反应极快。

戚凌云眼中一亮,脑海里瞬间蹦出几个画面——

第一幕:

前沿阵地上,一台袖珍无人机贴地穿行,悄无声息地靠近敌方轻型坦克,腹部磁吸式挂载装置“啪”地一声贴上装甲,下一秒——爆炸与火光席卷。

第二幕:

夜色下,敌军正在灌木堆中掩藏待命,而一架带有红外扫描功能的小型无人机从天而降,在确定热源后,机体下方投放特制反步兵集束雷,爆裂声起,防线瞬间被撕裂。

第三幕:

远程炮兵阵地隐蔽在十公里开外,己方部队难以准确定位射击源。一架具备图传能力的侦察无人机升空,在火力盲区上空静静悬停,激光标定下,远程火炮随即精准开火,斩草除根。

这些画面接连浮现,让他血液倒流般地兴奋起来。

他直接穿过人群,走向那位操控无人机的年轻人,声音不大却坚定有力:“请问,你这个无人机,性能怎么样?”

伍思辰闻声回头,看到这位陌生男人站得笔直、眼神炯炯,便微笑着答道:“性能?目前这款是我们厂的第一代四轴无人机。续航时间大约一小时,最大飞行距离二十公里,最大飞行高度六千米。图像传输稳定,实时画面可接入标准作战指挥终端,载重一公斤。如果接受一定续航压缩,载重可提升至两公斤以上。”

话音刚落,戚凌云眸光一震。

他身经百战,对装备性能早已心中有尺,一听这几个参数,便知——这绝不是普通消费级“玩具”。

特别是“6000米飞行高度”“图像传输”与“1公斤挂载能力”,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这架无人机已具备基础战术应用价值!

他目光炙热,抬头望着仍在空中灵活飞行的无人机,咬了咬牙,问道:

“它,能适配军用加密通信模块吗?”

伍思辰看了他一眼,微微挑眉:“只要协议对得上,飞控系统支持模块化接入。你们有标准接口文档的话,我可以尝试适配。”

“价格呢?”

戚凌云目光灼灼,声音里透着一股试探性。能飞这么稳,还能图传,还能挂载,哪怕是一款民用模型,这技术密度也绝非等闲。

伍思辰看对方穿着低调但气场外泄,隐约猜到不是普通买家,便语气含蓄地说道:“大概……一万块?”

戚凌云眉毛一挑,随即脱口而出:“这么便宜?”

他是真的吃了一惊。一个能飞到六千米、飞行半径二十公里、图像实时回传、还能挂载投放的无人机,只要一万块?不是军工系统清库存就是技术突破了天际。

他脑海迅速计算起来——一辆99A主战坦克成本少说也得几千万元,平时他见惯了各式高价军备,根本没法和这玩意儿类比。但问题是,无人机不是比坦克强,而是能干坦克干不了的活。

更关键的是——一辆坦克只能打一处目标,而一群无人机可以同时点杀多个目标,机动灵活、投入低、训练成本近乎为零,这种东西,打的根本不是硬仗,是“性价比战”。

他们一个营的装备更新预算,大约一年一两千万,如果真能把这种无人机标准化成一个营的基础战术装备,那不说人均一台,连带侦查、投弹、对抗电磁干扰,整个营的打击方式都要重新改写。

“我是为国防采购的。”戚凌云直言不讳,眼神里多了些郑重,“打算先买一批带回去调研、试训,以后如果顺利……或许能有更大的订单。你这里——要不给个国防价?”

他话虽不重,但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伍思辰愣了一瞬。他确实看出来这人不简单,但没想到,对方居然代表的是“国家订单”。

他沉吟了下。虽然刚刚还用两万美元卖给了中东石油佬,但那是生意,这可是自家子弟兵。

伍思辰斟酌着说:“五千。不能再低了,石油佬都花两万呢,还是美元。”

“你这利润也太悬殊了……”戚凌云轻笑了一声,摇摇头,但也没再砍价,反倒多了几分敬重。

“有样机吗?”他说着,伸手摸出一张军绿色封面的名片,“你先给我几架,带回去给技术员分析。后续的事,我来跟进。”

伍思辰点点头,弯腰从一旁打开一只银灰色硬质拉杆箱,里面正好整齐码放着五架装配完成的无人机样机。他拿出一架递给对方:“全新出厂状态,这箱给你做样品。”

戚凌云低头检查了下,机壳材质、接缝处理、螺旋桨动力组件、飞控舱模块化结构,虽说不如军工系统那么精密,但足够清爽耐用,关键是——轻便,好维护。

“很好。”戚凌云语气坚定,说着便从裤兜里掏出手机,干脆利落,“收款码给我,我先预付一百架的定金,按10%算。后续样机测评没问题,再走尾款和正式流程。”

这一刻,他不再是一个来参展的军人,而是一个做决策的军中指挥官。眼前这个青年,手上的产品、背后的工厂、未来的量产能力,他全看在眼里,也赌在这一步上。

按理来说,这类军备采购必须层层审批、走招标流程,哪怕是非标设备,也要走测试、认证、验收、列装几个阶段。但戚凌云心里清楚,眼下这款四轴无人机,实战价值已摆在眼前,真正被高层关注前,他必须抢先一步抓住窗口。

若是晚一步,被别的单位捷足先登,不仅战术红利没了,连他这个推进人也会落入“被动执行”的角色。

所以,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伍思辰毫不犹豫,拿出手机调出二维码,屏幕递过去,语气里透着一股子年轻却笃定的信任感:“没问题,子弟兵的信誉,我当然信。”

滴——

付款提示音在两人之间响起。

戚凌云扫完码,确认转账完成,收起手机。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伸出右手,目光炯炯,郑重地伸向伍思辰。

两人在展馆的嘈杂与灯光之下,紧紧握手。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官话套词,只是一种单纯、直接、朴素的信任交换。

伍思辰感觉那只手带着一股沉沉的力量,不只是作为买家的分量,而是那股穿越火线、驻守边疆的钢铁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