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色征途:三线战报与冰冷的权衡(2051-2055)
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破晓远征”最高指挥部。这里没有硝烟,却弥漫着比勘察加冻原更刺骨的紧张。巨大的环形战术全息台占据中心,此刻被分割为三个剧烈闪烁、流淌着不同颜色警报与数据的区域,分别对应着北线“寒霜”、中线“脊梁”、南线“暖流”。瓦西里·伊万诺夫站在台前,如同置身于风暴中心,灰蓝色的作战服衬得他脸色愈发冷峻。空气中只有设备低沉的嗡鸣、通讯频道偶尔传来的失真杂音,以及HROM徽标悬浮在侧上方,恒定旋转发出的微弱能量场声。
**第一份战报:北线“寒霜”——冻土与牺牲的碑文**
通讯接通。安德烈·彼得连科中将的影像出现在北线区域。他身后的背景是厚重的复合装甲观察窗,窗外是永恒呼啸的白色暴风雪,能见度几乎为零。彼得连科的面容被极寒刻上了更深的沟壑,眼窝深陷,防护服领口露出的皮肤带着冻伤的青紫色。他的声音透过呼啸的风声传来,嘶哑而疲惫,却像冻土下的岩石般坚硬。
“瓦西里同志,HROM,‘基石’议会。‘寒霜’方面军战报。”
* **推进:** 按计划抵达泰梅尔半岛预定区域。“钢铁动脉”延伸段在零下70度极限环境中艰难铺设完成,代价是12台重型铺轨机器人彻底报废,37名工程人员严重冻伤截肢。我们…在冻土上钉下了第一颗钉子。
* **“冰牙”哨所:** 主体核心掩体(代号“永冻核心”)已深埋于永久冻土层下。小型裂变反应堆‘极光-1’成功临界运行,能量屏障覆盖核心区。空气/水循环系统上线。
* **遭遇:** 敌情超出HROM最坏预期模型27%。**‘霜噬者’变异体。**” 彼得连科的声音陡然低沉,带着刻骨的寒意。“它们不是步行者,更像是…菌毯适应极寒后诞生的‘元素生物’。形态不定,可在冰雪中隐形,核心是高度凝聚的低温孢子团。攻击方式是**超低温喷射**,瞬间冻结目标,再以菌丝分解吸收。我们的热能探测对其效果极差。”
* **损失:** “乌拉尔巨人”损失18台(被冻结后由内部菌丝瓦解)。“红章”步兵减员惨重,尤其在外围警戒和资源勘探小队。非战斗减员(冻伤、设备失灵导致的失温)占比高达预估值的180%。**阵亡名单…包括我的儿子,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彼得连科中士。** 他的小队在建立预警哨时遭遇伏击…全员冻结。回收时…只剩下包裹在冰里的轮廓。” 中将的声音出现一丝难以抑制的颤抖,但瞬间被压下。
* **成果:** 成功在“冰牙”外围建立三道冰隙-能量屏障混合防线。利用‘霜巨人’装置制造可控暴风雪,暂时压制了“霜噬者”的活跃区。前沿科研站初步确认泰梅尔半岛地下存在高纯度**固态甲烷水合物矿藏**(可燃冰),储量惊人,是潜在的未来清洁能源。
* **评估:** “冰牙”已站稳脚跟,但代价巨大。环境是比菌毯更致命的敌人。维持存在需持续投入巨量资源和生命。是否值得?请…指示。
全息台上,北线区域被大片象征极寒的深蓝色和标注伤亡的刺眼红色覆盖。代表“冰牙”哨所的光点顽强闪烁,却被代表“霜噬者”活动区域的惨白色晕重重包围。
**第二份战报:中线“脊梁”——钢铁、火焰与菌毯的绞肉机**
叶卡捷琳娜·罗曼诺娃少将的影像切入中线区域。她身处移动指挥堡垒“堡垒-3号”内,剧烈的爆炸震动让画面不断抖动,背景是连绵不断的炮火轰鸣和尖锐的警报声。她脸上沾着机油和汗渍,左臂缠着渗血的绷带,但眼神锐利如刀,燃烧着近乎疯狂的战斗意志。
“领袖!HROM!议会!‘脊梁’军团报告!我们在**血与火中前进!**”
* **推进:** 撕开了勘察加西侧菌毯最厚实的“腐肉之墙”!主力已逼近旧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郊!“钢铁动脉”主轴线贯通!但…代价是每前进一公里,都铺满了钢铁和血肉!HROM要求削减的15%兵力?见鬼!我们是用200%的伤亡率在硬啃!
* **“枢纽”哨所选址:** 目标区域已控制!深层地质扫描…完成!**发现大规模‘深潜者’巢穴网络!** 深度8公里!活性…爆表!无法清除!重复,无法按HROM强制要求在主体工程前清除!”罗曼诺娃几乎是吼出来的。
* **遭遇:** **‘菌毯巨像’!**”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后怕和更强烈的战意。“高度超过80米的超巨型共生构造体!由无数硬化菌丝、金属残骸、岩石和…融合的步行者残骸构成!核心是强大的生物能量源!能发射腐蚀性孢子炮和产生力场冲击波!我们的重炮打在它身上像挠痒!‘声波共振清障车’…只让它晃了晃!一台‘乌拉尔巨人’被它活活捏碎了驾驶舱!”
* **损失:** “乌拉尔巨人”损失惨重(45台被摧毁或重创)。“红章”步兵旅减员达预估上限。工程兵团为保障“钢铁动脉”畅通,在菌毯小股部队无休止的袭扰下伤亡巨大。非战斗减员(辐射病、菌群感染)同样触目惊心。
* **成果:** 在巢穴网络边缘强行建立临时防御圈!“枢纽”哨所核心掩体**已启动紧急预案,选址偏移至相对安全的次级高地(代号‘磐石平台’)**,主体工程强行开工!利用夺取的旧城工业废墟,建立了前线维修和弹药补给点。科研站确认该区域蕴藏丰富**稀土矿脉**及**高品位钯硅矿伴生矿**!价值无可估量!
* **评估:** “枢纽”哨所已在流血中奠基!位置虽非最优,但战略价值巨大!放弃等于前功尽弃!巨像已被重创(代价是3台‘乌拉尔巨人’自爆炸断其一条支撑腿),但菌毯正在集结更大规模的反扑!我们需要增援!立刻!马上!所有资源!否则‘磐石平台’就是我们的坟墓!
中线区域在全息台上如同沸腾的血池,象征激战的橙红色警报疯狂闪烁,代表“菌毯巨像”的庞大暗红色标记盘踞在“磐石平台”附近,周围是密密麻麻代表敌军的深绿色光点。代表资源点的金色标记在血与火中倔强发光。
**第三份战报:南线“暖流”——希望之湖与黏稠的陷阱**
格里高利·伊万诺夫少将的影像出现在南线区域。背景是贝加尔湖畔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窗外是灰蒙蒙的湖面和远处被菌毯覆盖的山峦。他的脸色疲惫,眼神中带着深深的忧虑和一丝…生理性的不适。
“最高领袖,HROM,议会。‘暖流’方面军报告。情况…复杂。”
* **推进:** 成功迂回至贝加尔湖南岸预定区域。“钢铁动脉”南线支脉贯通,得益于相对温和(相对而言)的气候和部分旧公路路基。
* **“蔚蓝”哨所:** 核心区选址在湖畔一处坚固的花岗岩山体内部,工程进展顺利,主体结构完成70%。小型地热电站成功对接湖底热源。空气/水循环系统运行良好。
* **遭遇:** **‘蚀水者’与‘荧光沼泽’!**”格里高利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恶心。“贝加尔湖…被污染了。不是简单的孢子悬浮,而是滋生出了一种**高度亲水的粘稠菌毯变种**,我们命名为‘蚀水者’。它们像巨大的、半透明的荧光水母,潜伏在深水区,能喷射强腐蚀性和神经毒性的粘液束,攻击船只和水下设施。更可怕的是…”“荧光沼泽”。湖岸大片区域,尤其是我们规划的生态净化带,被一种散发幽绿荧光的、具有**强粘性和吞噬性**的菌毯覆盖。机械陷进去就难以脱身,人员接触会导致皮肤和防护服快速溶解!‘园丁’步行者损失了三分之一!净化工作…举步维艰。”
* **损失:** 战斗损失相对较低,但非战斗损失(主要是设备腐蚀损毁、人员中毒和意外陷入“荧光沼泽”)严重。两艘运输船被“蚀水者”击沉。生态工程进度严重滞后。
* **成果:** 哨所核心区防御稳固。水质监测站建立,初步分析显示湖心深层水质相对洁净,但存在未知有机毒素。**在未被污染的湖畔狭窄区域,成功建立了首个地表小型驯化农场试点!** 种植了抗辐射的“曙光薯”和“极地麦”,长势…谨慎乐观。这是唯一的好消息。
* **评估:** “蔚蓝”哨所生存无虞,但扩张和生态净化受制于水域威胁和“荧光沼泽”。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的区域控制力,更无法承载大规模人口迁移。贝加尔湖的生态修复难度远超预期,可能成为长期负担而非助力。
南线区域在全息台上呈现出诡异的荧光绿色,代表“蚀水者”的幽蓝光点在湖面游弋,大片“荧光沼泽”的惨绿区域如同溃烂的伤口覆盖在岸线。代表农场的微弱绿点,在重重不祥的包围中显得脆弱而珍贵。
---
### **风暴眼:指挥室内的无声惊雷**
三份战报如同三块浸透鲜血与冰水的巨石,砸在指挥室冰冷的地板上。空气凝固了。只有全息台上刺眼的警报和数据仍在无声地尖叫。
瓦西里沉默着,目光如同扫描仪,在三个战区之间缓缓移动。他看到了北线的极寒炼狱与能源希望,中线的钢铁坟场与战略矿藏,南线的生态泥潭与脆弱家园。每一个抉择都重若千钧,每一个选项都浸透着牺牲。
“基石”议会的紧急连线信号亮起。争论如同被点燃的炸药桶,瞬间在虚拟会议室和指挥室内炸开。
“北线必须放弃!彼得连科同志已经失去了儿子!不能再让更多人在那种地狱里白白送死!甲烷矿?等我们有命用的时候再说!” 一位灰章代表声音哽咽。
“放弃?‘冰牙’哨所已经建成了!那是我们在北冰洋唯一的支点!未来控制北极航道的钥匙!HROM,评估放弃‘冰牙’对长期战略的损失!” 一位海军背景的白章议员怒吼。
“中线才是关键!罗曼诺娃同志顶在最前面!她需要增援!立刻!把预备队全压上去!打通‘枢纽’,我们就能剑指乌拉尔!” 一位红章元老激动地挥舞着拳头。
“增援?拿什么增援?‘脊梁’军团的伤亡率已经爆表!HROM的强制要求她根本没做到!‘深潜者’巢穴就在脚下!那是定时炸弹!再投入兵力,万一巢穴爆发…”
“南线…至少那里有农场!有希望!格里高利同志需要更多资源对付那些恶心的粘液!净化贝加尔湖,那就是未来的粮仓和净土!”
“粮仓?你没听到‘蚀水者’和‘荧光沼泽’吗?那是个无底洞!投入再多资源也可能打水漂!HROM,计算继续投入南线的边际效益!”
沃罗宁娜冷静的声音插入沸腾的争论:“情绪无法解决问题。HROM,我需要你基于实时战报,重新推演三条战线未来三年的:1. 维持现有成果所需的最低资源与伤亡预估;2. 达成第三阶段目标(哨所升级为基地)的可能性及成本;3. 放弃任一战线对整体战略的长期影响概率分布。”
索科洛夫疲惫地补充:“还有粮食…中线、北线的补给压力巨大。南线的农场试点如果成功扩大,能缓解多少压力?这个变量必须加入模型。”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那沉默旋转的HROM徽标上。冰冷的合成音响起:“收到指令。启动全维度战略重评估。调用实时战场数据流、资源库存模型、人口健康数据库、菌毯行为预测模块、环境变量模型…推演启动。预计完成时间:12小时。”
接下来的十二小时,是指挥室内度秒如年的煎熬。瓦西里拒绝了休息,他站在全息台前,如同化作了一座雕塑。参谋们低声交流着,传递着零星的前线消息。议会的争论声在后台频道里持续低鸣。HROM徽标的光芒恒定不变,内部的数据洪流却已汹涌澎湃,在虚拟世界中模拟着无数个尸山血海或绝处逢生的未来。
---
### **HROM的裁决:冰冷逻辑下的最优血路**
十二小时后,HROM的合成音如同最终审判般响起,毫无波澜地宣读着基于亿万次模拟得出的结论:
**“‘破晓远征’第二阶段(2051-2055)中期战略调整建议:**
1. **北线(‘寒霜’):**
* **维持存在,战略降级。** “冰牙”哨所转入全面防御状态,停止主动扩张。资源投入降至最低维持线(保障核心能源、屏障、基础生存)。暂停大规模甲烷勘探。
* **理由:** 环境成本(伤亡、装备损耗)过高,远超该点位当前战略价值(北极航道为远期目标)。维持存在可为未来预留选项,且其能源输出对远征网络有微弱增益。
* **预估节省资源:** 35%原计划投入。预估降低伤亡率:62%。
2. **中线(‘脊梁’):**
* **优先级:绝对最高。** 倾尽全力保障“磐石平台”哨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主体建设并形成基础防御能力。
* **增援:** 立即投入全部战略预备队(1个整编红章旅,50台‘乌拉尔巨人’后备机甲,3000架‘黄蜂’攻击集群)。资源配比提升至原计划的150%。
* **‘深潜者’巢穴:** 放弃清除企图。改为在巢穴上方及“磐石平台”地基部署**超重型震动传感阵列与热熔炸弹发射井群**,构建“威慑屏障”。一旦监测到大规模异动,立即无差别饱和轰炸,玉石俱焚。
* **‘菌毯巨像’:** 集中新投入的“信天翁-LR”集群,搭载实验性**高频脉冲粒子束武器(‘破甲锥’项目)**,执行斩首行动。目标:摧毁其核心生物能量源。
* **理由:** 该区域已探明战略资源(稀土、钯硅伴生矿)价值巨大,且“磐石平台”位置扼守西进咽喉。放弃将导致整个中线崩溃,前期投入尽毁,并极大鼓舞菌毯,威胁勘察加本土。高风险高收益路径。
* **预估增耗资源:** 巨大。预估新增伤亡:极高(尤其针对巨像的斩首行动和预备队投入初期防御战)。
3. **南线(‘暖流’):**
* **维持现状,重点转向科研与试点。** “蔚蓝”哨所按原计划完成建设,但暂停大规模生态净化工程。资源投入维持基准线。
* **方向:** 集中力量保护并扩大湖畔小型农场试点;深入研究“蚀水者”、“荧光沼泽”生物特性,寻找弱点;严密监测贝加尔湖深层水质变化。
* **理由:** 当前扩张成本效益比过低。农场试点具有象征意义和潜在价值,可作为未来生态重建模板。保留该点位可为远期(解决水域威胁后)开发贝加尔湖资源保留可能。
* **预估资源:** 维持原计划70%。
**总体战略调整核心:** **放弃全面开花,力保中线核心,冻结北线,维持南线科研。** 资源向中线绝对倾斜。此方案为当前数据下,综合评估文明长期存续与复兴概率(+11.7%)、资源利用率、风险可控性后的**全局最优解**。”
建议宣读完毕,指挥室内死寂一片。彼得连科在遥远的北线看着建议,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紧握的拳头指节发白。罗曼诺娃在中线炮火中收到消息,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咆哮,既是狂喜也是悲鸣——她得到了增援,但也接到了更残酷的任务和更高的伤亡预期。格里高利在贝加尔湖畔看着建议,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目光投向那片散发着不祥荧光的沼泽。
议会频道里,争论并未停息,但已从“该不该”转向了“如何执行”。瓦西里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HROM那冰冷的徽标,扫过全息台上三条被重新标注了命运的血色路径。
“执行HROM战略调整建议。”瓦西里的声音响起,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也带着钢铁摩擦般的沉重。“命令:”
* “北线‘寒霜’:转入防御状态,代号‘冰封哨戒’。彼得连科同志,守住它。”
* “中线‘脊梁’:预备队即刻出发!罗曼诺娃同志,‘破甲锥’武器系统授权解锁。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把‘磐石平台’给我立起来!钉死在那个位置上!”
* “南线‘暖流’:聚焦科研与农场,代号‘湖畔守望’。格里高利同志,保护好那颗种子。”
* “后勤总署:所有资源,优先保障中线!执行‘血线输送’预案!”
* “医疗与抚恤委员会:启动最高级别响应。准备接收…大规模伤亡。”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似乎穿透了钢铁的墙壁,看到了即将在“磐石平台”下和“菌毯巨像”前浴血的士兵,看到了北线冰原上孤独守望的哨兵,看到了南线湖畔在荧光沼泽边缘小心翼翼耕作的农夫。
“为了文明存续。”他最后说道,声音低沉得如同叹息,又重得如同誓言。这既是对HROM逻辑的遵从,也是对库兹涅佐夫托付的回应,更是对那些即将付出生命代价的士兵的…一种无力的告慰。冰冷的逻辑与滚烫的鲜血,在“破晓远征”的征途上,继续书写着残酷而壮烈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