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才是正式推荐与报名考试。
只有通过了第一阶段的内部观察,被辅导员和院系党委一致认可的学生,才会收到“建议你关注一下某某通知”的暗示,并获得院系的正式推荐。
可以说,拿不到这份推荐,连考试资格都没有。
这张推荐票,分量千金。
第三阶段,才是笔试与面试。
笔试难度远超国考,不考细枝末节的知识,只考大政方针的理解、宏观局势的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策论能力。
面试更是由中组部的司局级领导亲自坐镇,每一个问题都直指候选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任何一点瑕疵和动摇,都会被瞬间看穿。
陈捷拿出那部经典的诺基亚N73,屏幕上,有一条未读短信。
发信人是“苏晴”。
“下课了吗?我在图书馆门口等你,一起去吃三食堂的瓦罐汤”后面还跟着一个可爱的“^_^”表情符号。
看着这条短信,陈捷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温柔笑意。
事业的蓝图已经绘就,而爱情的港湾,正在不远处等待着他。
陈捷加快脚步,向着图书馆方向走去。
远远地,他就看到了那个熟悉身影。
苏晴穿着一条淡蓝色连衣裙,安静地站在图书馆门口的银杏树下。
她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法学导论》,微风吹过,拂起她额前的几缕秀发,她就那样静静地站着,仿佛一幅恬静而美好的画卷,让周围喧嚣的世界都黯淡了下去。
陈捷的脚步不自觉放慢了。
他看着那张年轻、纯净、没有被岁月刻下任何痕迹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巨大满足和珍视。
这就是他的爱人,是他上一世的亏欠,也是这一世要用尽全力去守护的珍宝。
“等很久了吧?”陈捷走到苏晴面前,声音不自觉地放柔,伸手接过她手中的书,另一只手牵起了她柔软的手。
“没有呀,我也刚到。”苏晴抬起头,清澈眼眸里漾起笑意,她看了看陈捷空着的手,问道:
“你不是刚下课吗?怎么没拿书,反而像是从别处过来的?”
陈捷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
“下课后去了一趟院办,找张玮老师聊了聊。”
“找辅导员?”苏晴有些好奇,“聊什么了?看你好像心情很不错的样子。”
“嗯,聊了聊关于未来的规划。”陈捷牵着她,并肩向食堂走去,语气轻松地说道,“感觉以前的想法有些局限,想在毕业后,找一个能真正学以致用,更有意义的平台。”
苏晴侧过头看着他,陈捷的侧脸在夕阳下显得轮廓分明,俊秀清朗:
“更有意义的平台?那你有具体的方向了吗?”
陈捷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
他没有提“中央选调生”这五个字。
这不是对苏晴有所保留,而是他在官场沉浮数十年养成的一种习惯,一种深刻的自觉。
在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多说无益。
言多必失,希望越大,失望也可能越大。
他不想让她为一件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跟着自己一起胡思乱想、徒增烦恼。
沉默是最好的保护,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自己最在乎的人。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他会亲手将那份成功喜悦,作为最好的礼物,送到苏晴面前。
如果失败了,那这份失落,也由他一人承担便好。
“方向还在探索。”陈捷看着苏晴关切眼神,柔声道,“不过,总算是找到了一条值得去努力的路,放心吧,我会好好规划的。”
苏晴冰雪聪明,知道到陈捷不想深谈,便没有再追问。
她只是更用力地回握住他的手,柔声道:
“好。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你总是比我看得远,想得深,我相信你做的,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这无条件的信任,让陈捷心中一暖。
他转过头,认真地看着苏晴:
“谢谢你,小晴。”
“谢什么呀。”苏晴眉眼弯弯,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那你呢?还是原来的想法吗?”陈捷转而问道。
“我?”苏晴笑了笑,“我没什么大志向,就想安安静静地读书,我已经跟导师说好了,准备硕博连读,以后留校当个老师,教书育人,就心满意足啦。”
这番话,和上一世的轨迹,一模一样。
陈捷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确实是最适合苏晴的路。
她天性恬淡,与世无争,象牙塔是她最好的归宿。
上一世,他仕途不顺,常常感叹自己耽误了她,觉得如果她嫁给一个商人或者更有地位的人,生活会好很多。
但现在,陈捷明白了。
幸福从来不是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的。
他要做的,不是强行改变她的人生轨迹,而是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为她的这份与世无争,撑起一片最安稳、最晴朗的天空。
“大学老师,多好啊,受人尊敬,还有寒暑假。”陈捷调侃道,“以后我可要靠我们苏教授,多多指点迷津了。”
“去你的。”苏晴被他逗得笑靥如花。
两人说笑着,来到了三食堂。
幸运的是,瓦罐汤还有最后两盅,一盅排骨,一盅乌鸡。
热气腾腾的瓦罐,配上晶莹剔透的米饭,香气扑鼻。
陈捷一边喝着汤,一边大脑却在飞速运转,将张玮的指点与自己重生的优势相结合,制定着详尽的计划。
吃完饭,两人没有回宿舍,而是相约去了图书馆。
这是他们大学几年雷打不动的习惯。
苏晴继续看她的法学。
而陈捷,则径直走向了期刊阅览室。
他没有去看那些法律专业的核心期刊,而是从书架上,取下了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和过去一周的《人民日报》合订本。
他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苏晴就坐在他对面。
窗外暮色渐合,图书馆里的灯光亮起,温暖而明亮。
苏晴托着下巴,看着对面的陈捷,有些好奇。
今天的陈捷似乎有些不一样。
他看那些在她看来有些枯燥的党刊时,眼神专注而明亮,时而眉头微蹙,像是在思考什么难题,时而又嘴角微扬,仿佛已经理解了其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