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而你,”我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不过是为我这个舞台,拉开帷幕的工具人。”

“你在帮我办展览,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杰作’。”

苏晴如梦初醒。

她猛地意识到,自己那自作聪明的“爆料”,非但没有毁掉我,反而成了我计划中的一环,把我推到了聚光灯下。

她被我,彻彻底底地利用了。

她的脸色,瞬间变得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惨白。

她看着我,就像在看一个布局精密、掌控一切的魔鬼。

05

学校论坛上的风波,像野火一样蔓延,最终烧到了学术圈的边缘。

一篇名为《论极端零分现象:一种基于错误逻辑闭环的反向思维模型初探》的匿名技术帖,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一个国内知名的教育学术论坛上。

发帖人是我。

帖子里,我附上了几份最具代表性的“零分试卷”匿名截图,并用极其专业和深奥的语言,阐述了“完美零分”背后的理论基础。

我详细论证了,如何通过精确的逻辑重构、构建复杂的认知错误模型,来构造出一种“看似正确,实则处处是致命陷阱”的答案。

这种答案,不仅能精准地避开所有得分点,更能作为一种标尺,反向验证人类惯性思维的盲区和教育体系中的逻辑漏洞。

我将它命名为,“零分美学”。

这篇帖子,就像一枚深水炸弹,在平静的学术论坛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哗众取宠的无稽之谈。

但它成功地吸引了一个人的注意。

林修,一位刚刚从海外名校博士毕业回国、在本地顶尖大学任教的年轻教育心理学教授。

他很年轻,思维活跃,对一切反传统、反权威的理论都抱有极大的兴趣。

他被帖子里那种闻所未闻的“零分美学”和其背后深厚的理论功底深深吸引。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绝不是什么恶作剧。

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全新的、具有颠覆性的认知科学研究方向。

这个“零分作者”,是个不世出的天才。

林教授动用了自己的人脉和资源,通过论坛帖子的IP地址和试卷上的学校信息,很快就锁定了我们学校,并私下联系了校领导,希望能找到这位神秘的“零分作者”。

方美芝很快就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通知她,有大学教授注意到了我的“零分试卷”,要来学校进行“调研”。

她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学校要请专家来公开批判我这个“反面教材”,杀鸡儆猴。

“我的天呐!这下脸丢到全省的大学里去了!”她挂了电话,气得差点当场晕厥过去,捂着胸口,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

“苏茗!你就是个扫把星!要把我们家彻底毁了你才甘心是不是!”

我冷静地看着她在客厅里歇斯底里,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一切,都在我的计算之中。

这位林教授,就是我计划中,将我的“零分艺术”推向更高舞台,为我的复仇赋予“权威性”和“正当性”的关键棋子。

第二天,在校长办公室,我见到了林教授。

他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眼神锐利而充满好奇,身上有种学者的儒雅和年轻人的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