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的眉头拧得更紧了,他瞥了一眼那本其貌不扬的笔记本,眼神里是全然的困惑和不屑:“你搞什么名堂?这又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你看了不就知道了?”我在他对面的沙发坐下,姿态甚至称得上优雅,“放心,比不上你的动辄几百万的合同,但里面的每一个字,都和你,和这个家,息息相关。”
他带着一种近乎施舍的好奇,伸手翻开了笔记本的第一页。
扉页上,是我七年前略显青涩,却依旧有力的字迹:“沈思怡的‘新项目’启动与运营全记录——项目代号:婚姻(与王磊)”
下面还有几行小字:
·
项目目标: 构建稳定、幸福、利益最大化的家庭共同体。
·
·
项目经理: 沈思怡。
·
·
核心成员: 王磊。
·
·
启动时间: X年X月X日(我们领证的日子)。
·
王磊的表情出现了一丝裂痕,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充满了荒谬感:“你疯了?把婚姻当项目运营?”
“不然呢?”我迎上他的目光,“等你良心发现,体恤我的不容易?还是等你突然开窍,明白家务和孩子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他噎住了,脸色难看地低下头,继续翻看。
笔记本的内页,完全是用运营管理的思维模式记录的。
第一部分:资源投入与产出分析。
里面清晰罗列了我为支持他所谓“事业”而放弃的机会成本——我辞职那年接近百万的年薪,以及按当时趋势预估的后续职业成长曲线。旁边用红笔标注着估算的七年损失,那是一个让他眼皮跳了跳的数字。
下面,是这七年来,他交给我的“家庭运营经费”的详细记录。从最初还算可观的数额,到后来公司规模扩大,他反而以“资金周转”、“扩大规模”为由,一步步削减,直到最近一年,他给我的钱,仅仅够覆盖最基本的家政采购和物业水电,我想给自己添置件像样的衣服,都需要小心翼翼地看着他的脸色。
而另一栏,则是我为他打理的一切:从他婚前那套乱糟糟的小公寓,到如今这间需要频繁维护和打理的大平层;从他只会煮泡面,到七年里他带客户、带朋友回家,我能随时张罗出一桌不输饭店的宴席;从他所有社交关系的维护(包括给他父母定时打电话、买礼物、处理亲戚琐事),到他个人形象的管理(衣着搭配、日程提醒,甚至是他演讲稿的幕后润色)……
每一项后面,都标注着如果雇佣专业人员来完成,所需要支付的市场价格。
比如,“首席家政官(含育儿师功能)”、“私人形象顾问”、“高级宴会策划与执行”、“人际关系维护专家”……
林林总总,加起来,是一个他从未正视过的天文数字。
王磊翻页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额头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
第二部分:风险控制与危机公关。
这里记录了几次重大“项目危机”。
第一次,是他创业第三年,差点资金链断裂,他焦头烂额,是我动用了自己婚前所有的人脉资源,帮他牵线了一位关键投资人,并在谈判前夜,熬夜帮他重新梳理了商业计划书的逻辑和话术。
笔记本上,清晰地画着当时的谈判策略导图,以及针对投资人可能提出的各种刁钻问题的应对方案。旁边附着小结:“成功融资500万,渡过首次生存危机。隐性价值:无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