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旭日东升,金辉透过文华阁的雕花窗棂,在光洁如镜的金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百官垂首肃立,殿内静得能听见彼此心跳,压抑的气氛几乎凝固。

这其中,超过八成的官员是第一次见到这位新君。

在此之前,李朔在他们心中的印象,只有六个字——弑亲夺位,暴虐。

可今日一见,龙椅上那位身着素白缞服的年轻帝王,举止有度,面容和煦。

与传闻中那个杀得皇城血流成河的凶人,判若两人。

不少大臣忍不住偷偷抬眼,想从那张俊朗的面容上寻觅一丝凶光。

可每当目光触及,对方那双幽深的眸子便会恰好望来,吓得他们连忙低下头,心如擂鼓。

像极了撞见山君的兔子。

高毅也是第一次见李朔,内心惊诧不已。

沈星河凝视着李朔,作揖时面色更加冷峻。

他试图从李朔脸上找出些骄狂,蛮狠,凶厉。

然而此时的李朔和那晚判若两人,收敛起了所有锋芒。

只有次辅苏云帆,依旧是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凤眼微阖,仿佛入定。

百官的心思,李朔洞若观火,心中多少有些无奈。

看来兵变夺位的后遗症一时半会儿是消不了了。

也罢,时间会证明一切。

他李朔,是要当千古一帝的,不是来当个屠夫和神经病的。

还好,这份死寂尴尬的气氛没有持续多久。

沈星河第一个越众而出,声音洪亮。

“逆贼李辰作乱,以宣德先帝奄弃天下,幸陛下以神武之姿拨乱反正,臣等如久旱逢甘霖,喜不自胜!

苏云帆,高毅也紧随其后,高呼:”恭迎陛下登位临朝!“

李朔高坐龙椅,神态端庄,再度环视百官。

六部九卿各部要员均都在列,并无一人或称病,或因故缺席。

这点让李朔着实满意。

待山呼平息,他却忽然起身。

这一动,又让殿内百官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只见李朔竟缓步走下御阶,径直来到内阁三位辅臣面前。

他的目光扫过三人。

力主整顿吏治,清除贪腐,掌握江湖的首辅沈星河。

工于谋国,深藏不漏的群辅苏云帆。

谨小慎微,圆滑世故的次辅高毅。

这就是他开元新朝的内阁班底,是他欲将大乾推向极盛的肱骨之臣。

就是看如今这三人神情,怕是他们都对自己这位新君,哪怕半分归心都没有。

想让他们尽心办事,怕是不易。

换掉?

念头一闪而过,又被他掐灭。

若只想当个享乐的皇帝,自然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可他要的是万古长存的气运,是真正的长生久视,便不能凭一己好恶行事。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啊。”李朔心中一叹。

下一刻,他当着百官的面,对着为首的沈星河深深一揖。

“所谓父死子继,三年不改其志。先帝推行之国策,朕不敢擅动,日后朝政,还需多多仰仗沈先生了!”

沈星河被李朔这突如其来的一礼惊得浑身一僵,下意识地便要避开。

帝王向臣子行礼?闻所未闻!

他本已备好满腹经纶,准备与新帝据理力争,可对方这一下,却把他所有的准备都打了回去。

如此谦卑,若非亲眼见过那夜乾清宫的血,他沈星河怕是真的要心折感动,纳头便拜了。

可正因见过,他此刻心中只有更深的骇然。

他面上只得挤出感激涕零之色:“陛下……陛下言重了,此乃臣之本分!”

李朔扶起他,又转向苏云帆,语气诚恳:“苏阁老的大名,朕仰慕已久。朕二十年来沉迷武学,于政事一道,确实不甚了了。往后,还请阁老不吝赐教。”

苏云帆眼皮一跳,躬身道:“臣,罪人也。”

他低头的瞬间,眼角余光却瞥向了皇帝身后的秉笔太监冯保。

好个阉人,告状倒是告得快!

李朔像是没察觉到他的心思,急忙伸手虚扶,言辞恳切。

“苏阁老误会了,朕是真心求教,绝无半句指摘之意。人非生而知之,不知,方能求知嘛。”

一番话下来,滴水不漏。

苏云帆这才直起身,后背却已渗出一层薄汗。

最后,李朔走到高毅面前。

”高阁老,先帝在时,曾不止一次与朕说,高阁老性敏多谋,是国之干城。日后朕若有疑难不决之事,还请阁老为朕参谋。”

高毅激动得老脸通红,跪下谢恩。

“臣……臣定当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朔这一番操作行云流水,打一棒子给个甜枣,拉拢、敲打、安抚,面面俱到。

殿中百官看得目瞪口呆,原本凝固沉重的气氛,竟肉眼可见地缓和下来。

不少人看李朔的眼神,已经从纯粹的恐惧,转为了敬畏与审视。

李朔见状,心中微松。

看来这皇帝的演技,还是必修课。

他转身走回御阶,重新落座,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

”开元新朝第一次大朝会,开始吧!“

李朔端坐龙椅上,对依次汇报工作的诸位臣工说得对最多的是

”准奏!“

”交三位阁老商议!“

……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气氛出奇的和谐。

各部官员依次奏事,李朔听得认真,但说得最多的,便是两句话。

“准奏。”

“此事,交由内阁三位先生商议票拟。”

他竟真的将大部分政务都交给了内阁处理,一副“垂拱而治”的模样。

百官愈发看不懂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第一次大朝会即将圆满结束时,沈星河,再次出列。

殿内气氛,瞬间又绷紧了。

“陛下!”沈星河声如洪钟,“臣有本奏!”

李朔抬了抬眼皮,示意他继续。

“我大乾立国三百载,江湖门派林立,武风盛行。然侠以武犯禁,江湖草莽不受王化,时常仇杀械斗,扰乱地方,已成国之顽疾!”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激昂:“如今,恰逢三年一度的武林大会在泰山召开。“

”天南地北的江湖豪客,乃至天机阁、大罗宗这等顶尖宗门都会派人参加。臣以为,此乃朝廷整顿江湖秩序的天赐良机!”

李朔眉头微挑,终于来了。

只听沈星河继续道:“臣提议,由朝廷下旨,暂停武林大会,并借此机会,召集各派掌门,组建‘武盟’,颁布法度,约束武者,行江湖自治之策!”